师:这个词用得好?哪个?
生:无价之宝。
师:你还有吗?
生:我从“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能看出他对昆虫的痴迷。
师:从她的批注我们能看出她写的很认真。谁还有补充。
生:我从“丝毫”一词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和对研究的坚持不懈。
师:他分了几个层次来做的批注?
生:两层。
师:浅层次的是什么?深层次的是什么?
生:先是喜爱,再是坚持不懈。
师:做批注不是只做表面上感受的,还有你从中感受到的人物特点。读一读你刚刚找到的重点语句,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师:结合同学们刚才的汇报,完善自己的批注。
生完善批注。
师:刚才我看见有些同学合作的很好,像王亚平就帮助他同桌补充完整了。同学之间相互帮忙才能共同进步呀!同学们,法布尔为了捉住纺织娘,在田野里整整找了三天,放鸭子时,专心致志地观察,捉到小甲虫,小心翼翼地珍藏。爸爸妈妈都这样强烈的反对他了,他还是要偷着玩,这仅仅是着迷吗?
生:不,不是的,这可以说是迷恋,是痴迷了。
师:你觉得“着迷”、“迷恋”与“痴迷”这个三个词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他一开始是对昆虫有兴趣,后来才慢慢喜欢上的。
师:这个三个词语的情感色彩怎样?
生:一个比一个浓。
3.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赞美法布尔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正是因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才让他一步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引进科学殿堂)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吧!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读出他这种可贵的精神。
生齐读课题。
师:读到这儿,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生:因为用这个题目可以显示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生:这个题目可以看出人们对法布尔的敬佩。
二、课堂练习,情感升华
1.课堂练习
(1)师:大家想一想,此时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什么?请写下来吧。出示课件: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 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
生写。
师:谁来说一说。
生: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贝壳,还装满了彩色的石子。
生: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痴迷,还装满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他提到了精神,比刚才那位同学的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生: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贝壳和石子, 还装满了不屈不挠的信念,还装满了他对科学殿堂的向往。
师:将你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吧。
三、总结全文。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不知道经过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可以从不同方面说一说。
生:我要做一个善于观察、锲而不舍的人。
生:我学到了读书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特点。
师:还要做什么?
生:做批注。
师:说了这么多,同学们上课时的疑问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看到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就会想起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对昆虫的痴迷,想起他执着的精神,想起他专心的观察。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这是他的内心独白(出示课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生齐读。
师: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迪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自由选择)
师:老师布置一下作业。作业你可以任选一样。
1.把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注意讲清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2.读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抄写几个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
3.搜集一至两位其他名人‘痴迷’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五、板书设计:
着迷 三天 终于(批注示例)
迷恋 欣赏 放进
丝毫没有阻止 仍然
痴迷 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以上就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kmf8.com小学频道 五年级语文教案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 › 《装满昆虫的衣袋》综合资料
-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后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