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并分析正确的项是(有几项选几项)( )。(3分)
A.甲文主旨在于揭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异。乙文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
B.甲文强调了画竹时要讲究用笔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结合的形体。乙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
C.甲文阐明了用笔与用墨的道理。乙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
D.甲文批评了孩子们用木炭画竹是一种幼稚可笑的儿戏。乙文批评了一般人画竹不重视“成竹于胸中”的毛病。
E.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要能表现出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涵了这样的道理。
(二)
看 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⑥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⑦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5.找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子。(3分)
6.第②段末句“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中的“烟雾”指什么?“海”指什么?整个句子的含义是什么?(6分)
7. 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是描写声音的,歌声本是无形的,作者却把它写成有形的珠子,并且还能从表情、水袖、身段中滚下来,还能在人心里引起回音,还能淹没掌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8. 第⑤⑥两段作者具体详尽地描写观众的表现,有什么作用?(4分)
9.第⑦段中“这种奇迹”指的是什么? (4分)
10.请你从文中抄写出一组精彩的排比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6分)
三、作文(30分)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烂漫,充满乐趣的,《社戏》《竹影》里小伙伴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请以“真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
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
一、1.A 点拨:“塞”应读sè;“宿”应读xiù。
2. A 幻 B 作 C 戛 D 妍
点拨:“幻”“作”“妍”三字因为读音相同,字义不明而误写别字,“戛”因字形相近而误写。
3.C 点拨:A、B、D三项每项的两个加点词因用法不同,词性及意义也不相同。
4.(1)幽幽南山 (2)珠缨炫转星宿摇 (3)凡所应有 (4)青草池塘处处蛙
5.C 点拨:《竹影》的主要内容说法有误。
6. (1)小说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 (2)冰心 飞动的美 (3)众宾客的反应 道具极其简单
7.C 点拨:要揣摩语境,凭借语感,正确选择。
8. 要点:“盛会”——隆重盛大;“机会”——最好时机;“互惠”——互利双赢。
点拨:扣住三个词语解释。
二、(一)1、示例:(1)成竹在胸(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有主见,有成算。(2)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写字、作画、写文章时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
2.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3.依样画葫芦
点拨:有的地方也说成“照葫芦画瓢”
4.B C E
(二)5. 66岁高龄,仍能创造出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能表现出充沛的青春活力,这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点拨:见第⑦段最后一句。
6.烟雾:观众发出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海:剧场里挤得非常满的观众。句子含义:观众发散出的热力与空气中的暑气都没有消减,所有的人都静悄悄的。
点拨: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要品味句子的美感。
- 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
- › 第四单元第1课天气与生活同步练习(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 › 第四单元第5课影响气候的因素同步练习
- › 第四单元英语家庭作业
- › 初二英语家庭作业第四单元
- › 新目标第四单元初二英语家庭作业
- › 英语家庭作业第四单元读写作业
- › 初二英语第四单元读写练习
- › 2016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 2016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练习
- ›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新目标
- › 初二下册英语知识点:第四单元知识点
- › 英语知识点:第四单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