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正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255
概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0、请你将【甲】诗中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11、同样面对时光的流逝,两位诗人的情感态度大不相同,请你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 下。(4分)(二)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2—16题。(17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重岩叠嶂( ) (2)飞漱其间( )(3)良多趣味( ) (4)属引凄异(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忘操之 拔山倒树而来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C.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D.物外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0、请你将【甲】诗中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11、同样面对时光的流逝,两位诗人的情感态度大不相同,请你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 下。(4分)

(二)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2—16题。(1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重岩叠嶂( ) (2)飞漱其间( )

(3)良多趣味( ) (4)属引凄异(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忘操之 拔山倒树而来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D.物外之趣 春冬之时

14.翻译下列各句。(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分)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分)

15.文中的画线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6.你能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吗?(2分)

, 。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4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7.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8.用四个字的短语在横线上补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2分)

⑴ →议种瘪种 → ⑵ → 给儿新生

19.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20.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分)

21.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

(四)阅读《温暖的橘子》,完成22~26题。(17分)

温暖的橘子 包光潜

那是十年前的秋天,我和朋友到西北旅游观光。由于路途遥远,精神萎靡不振。大约过了几个隧道之后,豁然开朗,两边的山坡出现大片的橘林。刚刚成熟的橘子,在一片翠绿中若隐若现地泛着橘红色的光彩。我使劲地揉着眼睛,以为是幻觉。在我的印象中,大片的橘林应该是在南方的。

到了一个小站,火车尚未停稳,月台上已经到处都是奔跑的橘子。推着板车或自行车的小贩们便将橘子递到车窗下,许多人纷纷拉开车窗买橘子。在我们侧面的座位旁,站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儿。她咂着嘴巴,睁大眼睛望着窗外,两条腿因踮足而轻轻地颤抖。我递给她一个又红又大的橘子,她摇摇头表示拒绝。我说没关系,是叔叔送你的。但她还是一边摇头,一边朝着身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张望。中年妇女终于开口了:“接着吧。”然后朝我说:“谢谢!”小女孩儿这才迟疑地接过橘子。她低着头,悄悄地剥着橘子皮。两只并不干净的瘦纤的小手掰开橘瓣,其中有瓣破碎了,橘子汁流到她的小手上,她迫不及待地吮吸着。她抬头望望母亲,将手中的橘瓣递到母亲的唇边。母亲说,你自己吃吧。小女孩儿摇摇头,硬是将一瓣橘子塞进了母亲的嘴里。母亲不好意思地对我们笑笑,露出苦涩的腼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过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