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管仲是如何扶助齐桓公称霸的?
(2)怎样理解“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句话?
(3)材料二中的“卫鞅”指的是谁?文中的“孝公”是在哪一年任用“卫鞅”进行变法的?
(4)材料二中提到了“夏、殷(商)不易礼而亡”。请你根据说过的史实说一说夏商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5)两则材料反映了人才和改革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今实际,谈一谈这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28、下面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一幅春秋战国知识的系统图表,请你仔细研究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上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有效信息?(至少说出五条)
(2)图示上的春秋五霸与我们所讲的五位霸主有所区别,请你说出你学习到的春秋五霸的五位霸主都分别是谁?
(3)图示上有四个著名的战役,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与这些战役相关的成语。(至少三个)
(4)图示中的(东南西北在中间),其中东西南北各代表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的位置,请分别说出各自对应的诸侯国。
五、简述题(共1小题,10分)
2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变革中孕育着大一统的趋势。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生产力发展和战争等方面,说明哪些史实体现了这一趋势?并猜猜看,哪个国家最有能力实现统一?请你说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六、活动与探究(共1小题,10分)
30、下面是电视剧《商鞅传奇》的剧情介绍:请你从中提炼出真实的历史史实。重新为商鞅写一段真实的简介。要求:介绍中要有其政绩及对其评价;有标题;文笔简洁,字数二百字左右。
商鞅,原名公孙鞅。是战国末年卫国贵族后裔,人称卫鞅。后因秦孝公赐予商地,史称商鞅。战国末期,群雄争霸,英雄辈出。各国有志之士纷纷走出国门大展鸿图。卫鞅就是这样一位有志之士。他投靠魏国力主主秦,却因损害贵族集团的利益惨遭排斥、放逐。在珠儿的帮助下,卫鞅与杜娃一起逃出魏国并与两位奇女结下不解之缘。卫鞅来到正处在风雨飘零之中的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卫鞅励精图治、推行新法,使得秦国上下一片繁荣、歌舞升平。因推行新法触及保守势力的利益,卫鞅步履蹒跚,面临重重危机。卫鞅被诬陷食污国库银两蒙冤入狱。为救卫鞅,杜娃忍辱负重施展美人计,收集证据。终于在终审大堂因证据确凿,发誓:谁要卫鞅死,除非黑白颠倒,日夜逆行,违此约者杀无赦。太子继承王位后,深深认识到卫鞅的变法主张是对的,但是却不能容忍卫鞅的存在。他不愿有违秦孝公与众臣对立下的誓言,便利用日全蚀之际用五辆马车把卫鞅车裂致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B 6、C 7、B 8、B 9、B 10、D 11、C 12、B 13、D 14、D 15、A 16、A 17、D 18、D 19、B 20、D
二、诊断题
21、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22、约公元前16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23、周朝前期的都城在镐京。24、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大会诸侯。25、商鞅变法是在秦国。
三、读图题
26、(1)图一是春秋形势图,图二是战国形势图。(2)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在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
(3)春秋时期的战役其目的是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4)分封制。
四、材料解析题
27、(1)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还让齐桓公打出尊敬周王和阻止周边民族对中原侵犯的旗号,团结一些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出兵阻止了楚军的北进。最后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2)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所以说“民到于今受其赐”。(3)商鞅。公元前356年。(4)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和商朝最后一个纣实行暴政,最后引起人民的反抗和不满,在其它国家顺应民意的战争中灭亡。(5)我认为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是与改革分不开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也是治理国家必不可少的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28、(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的称霸的有五位;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有七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我国是在公元前475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晋楚争霸的重要战役是城濮之战;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进行的一次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都是齐赵之间的著名战役。等等(任选其五,只要所写信息,符合史实,在图示中有体现即可)(2)我们学习到的春秋五霸没有宋襄公和秦穆公,而是有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3)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纸上谈兵(长平之战)。(4)东为齐国,南为楚国,西为秦国,北为燕国。
五、简述题
29、在政治变革方面:出现了以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我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为统一封建制国家形成提供了政治基础。生产力发展方面: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统一封建制国家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战争方面: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不断,战争减少了诸侯国的数量,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最有能力实现统一。因为秦朝通过商鞅变法已经发展成为战国后期的最富强的封建国家。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军的进攻,另外连横的策略的运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活动与探究
商鞅——战国时期改革的先锋
商鞅,原名公孙鞅。是战国末年卫国贵族后裔,人称卫鞅。后因秦孝公赐予商地,史称商鞅。战国末期,群雄争霸,英雄辈出。各国有志之士纷纷走出国门大展鸿图。卫鞅就是这样一位有志之士。他投靠魏国力主主秦,却因损害贵族集团的利益惨遭排斥、放逐。后来到秦国,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他励精图治、推行新法,使得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因推行新法触及保守势力的利益,秦孝公死后,被诬陷谋反,最后被车裂致死。
相关推荐: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测试题
- 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知识综合评价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 › 第四单元第1课天气与生活同步练习(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 › 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达标检测
- › 2016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试题(湘教版)
-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016)
- › 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知识综合评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知识综合评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知识综合评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知识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