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歪,J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苹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甲)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乙)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3.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3分)
14.十几岁在外面漂流,我曾骄傲地说“我,到处可以为家”,而到了美国,却经常“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4分)
15.仿造例句,用比喻句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3分)
例句: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16、甲句中说“身不可辱”,而乙句说“身可辱”,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4分)
(三)
温馨的土地
出差回来,接到母亲的电话,说东园巷的家已搬到庆春门外的采荷新村去了。虽然拆迁是意料中的事,可终究觉得突然了些。生活了近三十一年的家,一旦被抹去,消失,我的心是无法平静的。我没有去新居地,来不及洗去什么风尘,便急匆匆奔向那条亲切熟悉的弄堂。
出现在眼前的家,已没有先前的模样,周围的房子也都空着。平日最热闹的井角边,此时是那么安静。
突然,隔壁的陈大伯从自家的空屋内走了出来,见到我,像见到久别的亲人,冲我动情地说:“你为啥这么迟回来?弄堂里的人都走光了,以后就很难在一道了,特别是我们年纪大的。”他说到这里,语气一下接不上来,我赶忙安慰他:“不要紧的,会见到的。”这时,他从中山装的上口袋时掏出一个小本本,说:“我想把每户人家的新地址都记下来,然后给全弄堂的人都发一份,想跑跑就便当些。”我说不出话,只觉得鼻子一阵酸。
这时,我突然想起,我家父母身体不好,弟妹又都在外,搬家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的,便问:“大伯,我家里是怎么搬的?”他马上接道:“大家都帮忙了,七手八脚,一上午就搬完了。你想想,下次想帮都帮不上了。”是啊,我曾不止一次地向人们夸耀过,我们的邻居,我们这片温馨土上的人,是最重感情最纯洁的。尽管天长地久,东家与西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但如今,大家要分离时,一切的一切,都会被历史沉淀过的感情,被年深月久的人情所代替。我真后悔这次出差,要是我能体会一下这浓浓的惜别之情,那必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定能使自己的灵魂受到一次新的洗礼。
正在我和陈大伯交谈时,牛妈、黄家姆妈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是从新居地来的,见到我,眼里一下噙满了泪水,急急地向我诉说离情别绪。我听着听着,禁不住流出了眼泪。虽说生活总要向前发展,而且可以想见,几年后的东园新村将比现在的旧居地要漂亮得多,但人们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人事沧桑和这块土地紧紧相连。我一边体味着老人们此时此刻的感情,一边为他们默默地祝福。祝他们在新居地能得到更多的温馨,更多的人情,更多的欢欣……
我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旧居,带着 ,带着 ,带着 。
17、依次填入结尾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
A、惆怅 回忆 希望 B、感激 痛苦 回忆
C、感激 回忆 希望 D、惆怅 感激 回忆
18、“虽然拆迁是意料中的事,可终究觉得突然了些。”中“觉得突然”表明“我”对旧居地 的感情。(2分)
19、陈大伯冲我动情地说:“你为啥这么迟回来?”体现了陈大伯 。(2分)
20、“我说不出话,只觉得鼻子一阵酸”是因为什么?(3分)
21、我们的邻居“最重感情最纯洁”的具体表现是⑴ 。⑵ 。⑶ 。(3分)
22、“我真后悔这次出差”的原因是 。(2分)
23、“虽说生活……紧紧相连”一句从表达方式看是 ,这句话说明了 。(3分)
24、片断写作练习:(40分)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试说说看。请写一段心理描写加以揣摩。
《始终眷恋自己的祖国》答案
1.A 2.略 3.A 4.B 5.B 6.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7.B 8.B 9.每逢佳节倍思亲。 10.B 11.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了钱学森,并把他送到特米那岛上一个拘留所关押15天。 12.新中国诞生了,人民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了。我们这些海外学子,也该回去看看了,为新生的祖国贡献微薄之力。(符合语境即可) 13.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意思是离开国门的人就像没有根的兰花,会倍觉离国思乡之苦。 14.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15.略 16.不矛盾,甲句中强调的是身不可辱,相对于断头流血而言人格的重要。乙句中强调的是国不可忘,相对于国家来说,个人的荣辱是次要的。 17.A 18、无比留恋 19、对邻居搬迁分散时的浓浓惜别深情。 20、听了陈大伯的话,为陈大伯对邻居的一片热心与深情所感动。 21、陈大伯见到迟归的“我”像见到久别的亲人,还热心为邻居服务。邻居帮“我”家搬家。牛妈等从新居来旧地看看,见到“我”,含着泪诉说离情别绪。 22、没能更充分地体会一下这浓浓的惜别之情。 23、议论;人们对故土留恋的原因。 24.略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语文家庭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关推荐
www.kmf8.com- 语文家庭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
- › 语文家庭作业:背影
- › 语文家庭作业:美丽的西双版纳
- › 语文家庭作业:大自然的语言
- › 语文家庭作业:说屏
- › 语文家庭作业:落日的幻觉
- › 语文家庭作业:老山界
- › 语文家庭作业:奇妙的克隆
- › 语文家庭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
- › 语文家庭作业:治水必躬亲
- › 语文家庭作业:生物入侵者
- › 语文家庭作业: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 › 语文家庭作业:奇妙的克隆练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家庭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家庭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家庭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家庭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