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物理辅导资料初二物理试卷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 正文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物理试卷   阅读:8961
概要: 2、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A.0.5sB.1sC.0.5minD.1min解析:∴ 此题选B。课外拓展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声波与光波类似,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由于声波波长较长,频率最高(20000Hz)的声音波长为17mm,频率为16Hz的低音波长达21m。对一般不太大的障碍物,声音可以“绕射”到障碍物的后面,当障碍物线度比波长大很多时,在两种密度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也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在大气中传播的声波遇到固体或液体表面时,反射的声波基本上接近全反射,通常在空旷的大建筑物内或山谷间,大喊一声就会回声不绝于耳,这就是由于声音多次反射而造成的。雷暴云中雷声隆隆也是由于云对雷声多次反射的结果。当声波从水中或固体中传入空气时则反射部分会很小,大部分能量将发生折射,进入大气中。声音在水面上折射规律与光波相同,而且不同波长声音折射角相同,不会出现“色散&rdqu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标签:初二物理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2、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A.0.5s           B.1s

C.0.5min          D.1min

解析:

∴ 此题选B。

课外拓展

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

声波与光波类似,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由于声波波长较长,频率最高(20000Hz)的声音波长为17mm,频率为16Hz的低音波长达21m。对一般不太大的障碍物,声音可以“绕射”到障碍物的后面,当障碍物线度比波长大很多时,在两种密度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也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在大气中传播的声波遇到固体或液体表面时,反射的声波基本上接近全反射,通常在空旷的大建筑物内或山谷间,大喊一声就会回声不绝于耳,这就是由于声音多次反射而造成的。雷暴云中雷声隆隆也是由于云对雷声多次反射的结果。当声波从水中或固体中传入空气时则反射部分会很小,大部分能量将发生折射,进入大气中。声音在水面上折射规律与光波相同,而且不同波长声音折射角相同,不会出现“色散”现象。当声波入射角越小时,折射的能量就越多。声波在两种介质界面上折射角大小取决于声音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远远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而且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7℃水中声速为1430m/s。与光线传播规律类似,折射后声波传播方向应当折弯向声速较低的介质。

大气中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各部分之间温度是连续变化的,一般来讲,认为大气水平方向基本均匀,温度随高度逐渐变化,这样,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也随高度连续变化。类似于光学中snell定理,声线也应是一条弯曲的曲线。曲线弯向声速较低的大气层,即弯向温度较低、较干燥的大气层。在农村,傍 晚常常听到邻村的钟声就是例子。一般来讲,到了大气中上层,往往有云或逆温层,声音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或发生折射,声线再弯向地面,于是在距声源几十千米地方听不到声音,但在距声源一百多千米以外又能听到声了。这种“异常可闻区”的分布取决于大气温度层结构点。

风速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因此也会改变声音的传播路径。当风速随高度发生变化时声线也应弯曲,实际声线形状应当同时考虑温度层结、湿度层结与风速、风向的共同影响,实际大气中声音传播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物理试卷初二物理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物理辅导资料 - 初二物理试卷
上一篇:初二物理上学期力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