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
1 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2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思想:
本框题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
导入 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 新课: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板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情景设置第一组:(配合课件依次出现)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一个排,每小时一个团,每天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
7. 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
图2.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图3. 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
图4. 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图5. 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图6. 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图7. 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板书:1. 我国人口的现状
情景设置第二组:
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 环境破坏的漫画
3. 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 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 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图2、3. 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
图4. 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图5. 说明新增人口多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图6. 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板书 2.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情景设置第三组:
新加坡、印度的人口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宣传画。
提问: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师生小结:(投影)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2.8亿,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板书: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1. 我国人口的现状
2.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探究活动
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的历史演进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了解"三个有利于"及"三个代表"的内涵,它们各自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
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历史演进中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学习,小组协作的意识,形成探究技能。
活动步骤:
1. 教师讲解"三个有利于"标准之后,提问学生"当今社会提出的与之有关的内容是什么?""引出"三个代表",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发生的变化有哪些?这两种重要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基础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分组学习。
2. 学生自愿结合成学习小组,选择问题中某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如"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历史背景;"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现实意义;"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邓小平生平及主要贡献;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巨大成就展现等等,多种角度探究这一问题,增强对一问题的理解。
3.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责任分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今昔对比等多种形式进行准备,最后可以写成访谈录,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也可以剪辑成录像带,制成课件,在全班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1. 指导学生明确任务,选好题目,制定探究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资料。
2. 为学生提供可参观的地点,可访谈的人物,可调查的内容,精心设计社会调查表格,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数据统计。
- 初三政治教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 北师大版初三政治寒假作业:单项选择题
- › 北师大版初三政治寒假作业:简答题
- › 北师大版初三政治寒假作业:材料分析题
- › 苏教版初三政治寒假作业:单项选择题
- › 苏教版初三政治寒假作业:分析说明题
- › 初三政治寒假作业
- › 初三政治寒假作业试题
- › 新编初三政治寒假作业
- › 初三政治寒假作业问答题练习
- › 初三政治寒假作业之分析说明
- › 初三政治寒假作业试题之材料分析题练习
- › 2016年初三政治寒假作业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政治教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政治教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政治教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政治教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