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试题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正文

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历史试题   阅读:8932
概要: A.体现了"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一变法诏令 B. 使维新派得以掌握国家政权C. 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D.光绪帝是一个维新皇帝,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26.谭嗣同在临刑前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其敢于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 ②.认识维新弊端,转向民主革命③.反映其脱离群众,因找不到变法的出路而愤闷. ④.放弃了变法自强的远大抱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7义和团运动由反清到"扶清",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派支持义和团 D.为减少运动的阻力28.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阻止了中国殖民地化进程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对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态度 D.由先进阶级领导29.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在20 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联军头目瓦德西却说:"瓜分中国,实为下策"。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
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标签: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A.体现了"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一变法诏令 B. 使维新派得以掌握国家政权

C. 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D.光绪帝是一个维新皇帝,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26.谭嗣同在临刑前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体现其敢于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 ②.认识维新弊端,转向民主革命

③.反映其脱离群众,因找不到变法的出路而愤闷. ④.放弃了变法自强的远大抱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义和团运动由反清到"扶清",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阶级的局限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派支持义和团 D.为减少运动的阻力

28.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阻止了中国殖民地化进程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对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态度 D.由先进阶级领导

29.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在20 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联军头目瓦德西却说:"瓜分中国,实为下策"。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列强已无力控制中国局势 D.中国已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近代前期,列强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据此回答30-35题.

30.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

A."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公理 B.工业革命后的扩张需求

C. 对华实现贸易顺差的迫切愿望 D.独一无二的"海上霸主"地位

31.香港的百年国耻与下列哪些不平等条约有关 (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32.明朝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雍正帝时颁布传教禁令,近代在中国最早取得在华合法传教

这一侵略特权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33.通过《马关条约》列强的侵略势力最远可以上溯到长江流域哪一城市 ( )

A.镇江 B.汉口 C.沙市 D.重庆

34.从战争的经过和结果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下列哪次战争最为相似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5.《辛丑条约》中哪一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B.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www.kmf8.com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一道小题,共12分)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 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方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洋务始末》

材料二:"今之言发者,其荤荤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民,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引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杀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2分)

⑵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材料二的主张有何进步性?(2分)

⑶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2分)为此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二道小题,第37题14分,第38题4分,共18分)

37.从1840年到1901年的60年的思想历程,从林则徐时代的朦朦胧胧感觉要学习别人,到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到李鸿章时代明确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再到康有为时代觉醒为不仅学习别人的技术器物,更要学习别人先进的制度,全面学习,才能真正摆脱殖民地化的命运。

请回答:

(1)促成林则徐要学习别人"开眼看世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用史实说明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2分)

(3)举例说明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的成果(2分)

(4)胡适曾说:"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5)从林则徐经李鸿章再到康有为,说明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呈现出哪些趋势?(4分)

38.2006年10月8号,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首选中国访问,引起各大媒体关注,被称作一次"破冰之旅",更有甚者,把其与当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二十多年中美关系的坚冰相提并论。依据你对中日近现代历史的理解,你认为安倍访华能否打破中日关系的坚冰?并请阐述你的理由。(共4分)

(注: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任选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表述充分,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D C A A C A C D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C B D A B B B C D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B C A B B C D B A

二. 材料解析题(共12分)

36.(1)向西方学习,适时改革(2分)

(2)前者侧重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后者侧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触及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即要求改变封建的政治体制(2分)

(3)背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分)

目的: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机.(1分)

不一样.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他们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更不敢发动反帝武装斗争(原因),所以他们走的是维新改良道路(手段),而中国农民阶级因为自身的落后性和革命性,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原因),所以他们走的是"扶清灭洋"的暴力斗争道路(手段).(4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历史辅导资料 - 高一历史试题
上一篇: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