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历史辅导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正文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历史试题   阅读:8756
概要: 25.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26.建国后17年间的发展,为共和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表现不包括A.确定了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B.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C.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掀起了“上山下乡”高潮D.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27.被誉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事件发生在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28.韩厚健回忆说:“……在外有百万大兵压境的险恶形势下,我们成功发射了……使国家发展空间技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显示了国防实力,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你认为韩厚健回忆的事件是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 D.“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29.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标签: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25.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26.建国后17年间的发展,为共和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表现不包括

A.确定了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B.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C.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掀起了“上山下乡”高潮

D.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27.被誉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事件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8.韩厚健回忆说:“……在外有百万大兵压境的险恶形势下,我们成功发射了……使国家发展空间技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显示了国防实力,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你认为韩厚健回忆的事件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 D.“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29.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30.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的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逻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的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很大的作用


www.kmf8.com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文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的》一书中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正是人类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化淬砺发展到一个辉煌高峰的同时,又孕育着大一统文化的到来。王国维在《近几年之学术界》一书中说“自周之衰……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近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光焰。”

材料三 董仲舒的思想,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汉朝初期,儒学成了正统,而其他九家则成了“孤魂野鬼”。

材料四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的思想局面的原因。(6分)

(2)结合西方思想文化史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 (4分)

(3)董仲舒的哪些主张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你认为汉初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新中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百家争鸣政策的?(4分)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1859年11月3日,达尔文的科学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一天,伦敦街头的几家书店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许多前来购买这本刚出版的新书的读者。初版的1250册新书,当天就被争购一空。这本观点新奇、内容独特的著作一出版,立即在英国掀起轩然大波:有些人兴高采烈,拍手称赞;有些人恼羞成怒,暴跳如雷;更多的人则把它当成奇闻传说,到处宣扬。

材料二 1860年6月30日,关于进化论大论战的第一个回合,在牛津大学面对面地展开了。以赫胥黎、胡克等达尔文学说的坚决支持者为一方,以大主教威尔伯福士率领的一批教会人士和保守学者为另一方……面对威尔伯福士之流的恶毒攻击和挑衅责难,赫胥黎说道:“我要重复地断言,一个人有人猿为他的祖先,这并不是可羞耻的事。可羞耻的倒是这样一种人:他惯于信口雌黄,并且不满足于他自己活动范围里的那些令人怀疑的成就,还要粗暴地干涉他根本不理解的科学问题。所以他只能避开辩论的焦点,用花言巧语和诡辩的辞令来转移听众的注意力,企图煽动一部分人的宗教偏见来压制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啊!”

材料三 在美国,1981年阿肯色州通过一个法案,“公立学校可以用教进化论同样的时间教神创造论”。1982年美国自由公民联盟控告阿肯色州政府违宪,闹到最后,1987年7月,美国高等法院7︰2票反对教神创造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处的时代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作了哪些准备?(6分)简要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要引起“一场科学领域的思想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6分)

(3)科学与宗教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是什么?(3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能得出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A B A D D C D B C B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C D B B B C A C C C A D

31.(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2分)学术环境相对宽松;(1分)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1分)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分)

(2)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强调理性,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把人从神和自然崇拜中解放出来。(4分,答出两个以上的人物计2分;解释得当计2分)

(3)“大一统”“天人感应”等;(2分)根本原因: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2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历史辅导 - 高二历史试题
上一篇:成都航天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