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24.(8分)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l,A、B、C、E每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常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元素的名称:C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已知:BA3DA(g)+A2D(g)=BD2(g)+3A2(g) △H= +49.0kJ/mol
BA3DA(g)+1/2D2(g)=BD2(g)+2A2(g) △H = 一192.9kJ/mol
试写出:气态BA3DA完全燃烧生成气态A2D的热化学方程式(用推出的元素符号写)
(3)点燃不纯的A 2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意外,可连接一个安全装置。下图的装置能起到此作用的是___________。
(4)由A、B、C、D四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三种产物,该化合物是 ;另一种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该化合物是 。
25.(10分)1 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 NH4+ Al3+ K+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 Br- I ClO AlO¬2-
(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 )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要确定其存在可补充做的实验是________;
肯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
(2)经检测,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 、Br-、I-,
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 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2.8L 5.6 L 11.2 L
(Cl-)
1.25mol 1.5 mol 2 mol
(Br-)
1.5 mol 1.4 mol 0.9 mol
(I-)
mol
0 0
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2.8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
26.(11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 ______。(填序号)
A、铝与Cl—反应,铝与SO42—不反应
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E、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 。
(3)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
(4)某同学通过其它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_____。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
(5)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镁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 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 有关。
选项 铝电极 电解质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A 负极 NaOH 2Al—6e—+8OH—=2AlO2—+4H2O 6H2O+6e—=6OH—+3H2↑
B 负极 稀盐酸 2Al—6e—=2Al3+ 6 H++6e—=3H2↑
C 正极 浓硝酸 Mg+2e—=Mg2+ 2NO3—+4H+—4e—=2NO2↑+2H2O
27. (11分)A盐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现取A盐样品,分成三等份进行下列实验:
①一份溶于稀硫酸溶液中,再加入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②第二份加足量浓氢氧 化钠溶液,充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测得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下); ③第三份溶于稀盐酸,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经称量质量为46.6g。
(1)A盐中存在的三种离子是 、 、 、(写离子符号),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 。
(2)配制A盐溶液时,常要先将A盐溶于酸溶液,不是直接溶于蒸馏水中。理由是 。
(3)A盐是一种重要化学试剂,工业上常用如下方法制取:将两种盐(B盐和C盐)配成混合溶液,再加热浓缩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则析出带有6个结晶水的A盐晶体。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盐和C盐混合能析出A盐晶体的原理是 。
28. (14分)亚硝酸钠易溶于水,有碱味,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NaNO2大量用于染料工业和有机合成工业中,也可用作水泥施工的抗冻剂。然而由于NaNO2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__NaNO2 + __KI +__ ___ __NO +__ I2 +__ K2SO4 + _Na2SO4 +__ ___
(1) 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在上述反应中,若要生成50.8 g I2,则电子转移了_____________个。
(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NaNO2并不是最佳方 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处理NaNO2,所用的物质的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____(填“强”或“弱”)。
(4)亚硝酸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是不稳定的弱酸,易发生分解反应,它只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
请用两种简便的化学方法来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 › 北京市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试题(文)
- › 北京五中上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试题(文)
- › 上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试题(文)
- › 上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试题整理
- › 2016年上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卷
- › 2016年上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 北京市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试题
- › 2016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
- › 2016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 南马高中2016年上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 › 2016年上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
- › 2016年上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模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