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诗词大全高中古诗词:诗词对仗的种类» 正文

高中古诗词:诗词对仗的种类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古诗词大全   阅读:8584
概要: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这首诗的颔联是宽对,出句三仄尾;颈联半工半宽,双拗一救。这两联用典精当,语言流畅,国仇未报、壮士空老的激愤之情跃然纸上。这也就是《红楼梦》里林妹妹所说的"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奇句"。初学者,最好先在工对上下点工夫,把各类词性搞清楚,把对仗的基础打好,然后再学宽对。宽对做得好,很不容易,它虽然修辞美、整齐美不如工对,但它更讲究寓意深刻、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流畅。钱钟书写道"律诗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谈艺录》185页)唐人贾岛,专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时称"苦吟诗人"。他写了一首题为《送无可上人》的五律,其颈联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诗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诗人撮合不类为类,下了多大的苦工。对仗除按工整的宽严程度分为工对、宽对之外,还有
高中古诗词:诗词对仗的种类,标签: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http://www.kmf8.com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这首诗的颔联是宽对,出句三仄尾;颈联半工半宽,双拗一救。这两联用典精当,语言流畅,国仇未报、壮士空老的激愤之情跃然纸上。这也就是《红楼梦》里林妹妹所说的"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奇句"。

初学者,最好先在工对上下点工夫,把各类词性搞清楚,把对仗的基础打好,然后再学宽对。宽对做得好,很不容易,它虽然修辞美、整齐美不如工对,但它更讲究寓意深刻、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流畅。钱钟书写道"律诗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谈艺录》185页)唐人贾岛,专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时称"苦吟诗人"。他写了一首题为《送无可上人》的五律,其颈联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诗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诗人撮合不类为类,下了多大的苦工。

对仗除按工整的宽严程度分为工对、宽对之外,还有按其他标准来分类的。下面分别介绍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常见的十一种类型:

甲.按上下两句的关系来分,有以下类型:

(一)正对。出句、对句的意思是同一方向并立的,相互补充,相互烘托。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鲁迅《自嘲》)"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这类对仗虽然上下两句意思同一方向并立的,但各具意义,内容并不相同。正对上下两句的内容,须力避同义、近义。因为短小的近体诗中须包含丰富的内容,若出现重复内容,哪怕是一点,也会使诗作显得臃肿、苍白。

(二)反对。出句、对句的意思反向并立,具有强烈对比、映衬作用。"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这类对仗揭示矛盾尖锐,表达爱憎分明,形象对比强烈,做得好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三)流水对。上下两句的意思是延续的,两句只可连贯起来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颠倒,像水顺流而下,故称流水对。如"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沾名学霸王。"(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鲁迅《题三义塔》)"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前面介绍的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的颔联、颈联都是流水对。流水对用得好,一气呵成,语意连贯,如行云流水,亦可增强诗的艺术感染力。

乙.以调字遣词的方法,增强对仗的修辞美、工整气氛,有如下类型:

(四)借对。又称"双关对"、"假对"。有借义、借音两种。

借义对:一字多义的,诗中用甲义,同时又借其乙义或丙义跟联句中相应的字相对。如毛泽东《到韶山》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看上去,"牺牲"和"日月"不能相对,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但"牺牲"还有另一意义----古代把作为祭品的牲畜称为"牺牲"。这样,"牺牲"作为名词,就可以对"日月"了(按上下两句的关系看,这一联还是流水对;按"牺"与"牲"相对,"日"与"月"相对,这一联又是"就句对",所以这一联分属三型)。杜甫《曲江二首》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怎么能对"七十"呢?原来古代八尺为寻,一丈为常,"寻常"作为数目,就可以对"七十"了。温庭筠《苏武庙》中的"回日楼头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铠甲"的"甲"借"甲乙"的"甲","丁壮"的"丁"借"丙丁"的"丁","甲"、"丁"同为天干,互为对仗,极为工整。

借音对: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联句中的相应的字相对。如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字发音与颜色词"苍"字同,所以可与同为颜色的"蓝"字相对。孟浩然《裴司士见访》中的"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与"羊"同音,可与"鸡"相对。杜甫《秦州杂诗》中的"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珠"与"朱"同音,可与"白"相对。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中的"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纸张"的"纸"与颜色的"紫"同音,所以与"苍"字相对。

借对做得好,可为对仗工整增色,但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例如鲁迅《赠画师》首联:"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是一联极工的对仗。意思是由于南京国民党当局的反革命文化围剿,漫天白色恐怖,文坛百花凋零。原来南京在唐朝曾有"金陵"、"上元"、"白下"等名称。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白下"以代表南京国民党当局。这样,"白"对"苍",颜色对颜色;"下"(与"地"同义)对"天",地理对天文,非常工整。

(五)就句对。也叫"当句对"、"句中对",就是在同一句中的词语自成对仗,同时又与另一句成对。例如毛泽东《解放军占领南京》的颔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虎踞"与"龙盘","天翻"与"地覆"分别构成工对,同时两句又构成对仗。又如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其中"吴"与"楚"、"东"与"南"、"乾"与"坤"、"日"与"夜"分别构成同类对,同时两句又构成对仗。李商隐《二月二日》的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中的"花须"与"柳眼"、"紫蝶"与"黄蜂"各自成对,同时两句又构成对仗。这种对仗,即使上下句相对的词类不同门类,因其既自对又相对,虽宽亦工。例如杜甫《阁夜》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粗看是宽对,细看,"卧龙"与"跃马"人名对人名,"人事"与"音书"同属人事门,这一联既自对又相对,可列为工对。要学好就句对,须掌握名词的门类系列,具备工对功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古诗词大全
上一篇:高中古诗词:怎么学词的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