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诗词大全高中古诗词:高三语文教学案例古诗词鉴赏» 正文

高中古诗词:高三语文教学案例古诗词鉴赏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古诗词大全   阅读:8811
概要: 三、诗歌鉴赏方法(一)厚积博发,注重平时积累1.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二)审读作品1.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文和文下注(诸如写作大、小背景,心情等)例如:同为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2.把握特色 重点突破3.推敲诗题 以明意旨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4品位语言 披文入境养成逐字逐句品位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作品时,由于没有选项这个阶梯可借助,(三)方法点拨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使学生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
高中古诗词:高三语文教学案例古诗词鉴赏,标签: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http://www.kmf8.com

三、诗歌鉴赏方法

(一)厚积博发,注重平时积累

1.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二)审读作品

1.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文和文下注(诸如写作大、小背景,心情等)

例如:同为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

2.把握特色 重点突破

3.推敲诗题 以明意旨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4品位语言 披文入境

养成逐字逐句品位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

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作品时,由于没有选项这个阶梯可借助,

(三)方法点拨

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使学生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

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就是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2.注意全诗的结构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4.注意表达的角度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6.注意环境的渲染

7注意用曲的特点

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1)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

思考:如1995年的高考题是何手法?2001年春季高考题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一波三折,动静结合。

(2)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常见的如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衬托 (2001春季卷以动衬静)、双关(1994年高考卷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其实又是赞美人)。其他还有比拟、夸张、通感等都要注意。

思考:2000年春季卷用的何种修辞手法。

提示:表面上讲“蝉”,其实是讲人。

(3)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

常见问题有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也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谓语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分析:“浮云”、“落日”后本还有谓语,但如果加上“像”一类的动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就太紧密了,原诗本要表达一种飘荡的感觉,一加动词就失去了这样的感觉;

倒错的因果关系,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不是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结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种“水寒”的感觉。

(三)表达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2001年春季高考题)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课堂训练题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整体鉴赏:抓住诗眼 知人论世 推己及人

(一) 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登山观海的宽阔雄伟的景象

(二) 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表现了曹操壮阔的胸襟、叱咤风云的气概和宏远的政治抱负。

(三) 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

修辞手法:互文、夸张

表达方式: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照应、正衬、反衬

教师引导整体鉴赏诗歌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中古诗词:高三语文教学案例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

www.kmf8.com

上一页  [1] [2] 


Tag: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古诗词大全
上一篇:高中古诗词:中秋节古诗词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