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汇之二» 正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汇之二

[10-20 00:40:19]   来源:http://www.kmf8.com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8123
概要: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分小棒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余数". (1)让学生分一分小棒.10根小棒,每人两根,可以分给几个人. (2)小组合作将10根小棒每人分3根,4根,5根,六根.通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3)揭示课题.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因此应当成为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我设计了两道互为矛盾的讨论题:11÷5=1……6,12÷4=2……4是对还是错的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余数比除数大"和"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学,这样,充分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汇之二,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kmf8.com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分小棒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余数".
(1)让学生分一分小棒.10根小棒,每人两根,可以分给几个人.
(2)小组合作将10根小棒每人分3根,4根,5根,六根.通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3)揭示课题.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因此应当成为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我设计了两道互为矛盾的讨论题:11÷5=1……6,12÷4=2……4是对还是错的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余数比除数大"和"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学,这样,充分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各抒己见,在讨论,探究中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进一步来突破难点.
一堂课下来,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了,但是课堂预设只是想像中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中由于学生的真实生成和老师的真实反应,使得课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讨论题:11÷5=1……6,12÷4=2……4是对还是错时,我只让学生直接口头讨论说出理由,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如果对于部分理解题意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能够动手摆一摆学具来验证(11÷5=1……6,余数6中还能分出一个5;12÷4=2……4余数4中还包含一个4,能正好分完),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这样就更直观,形象,效果会更好.
当我上完每一节课,仔细想想,就像现在这样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成功的以及失败的,那都将是自己积累的一笔巨大地财富.

4、《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打破了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有熟悉的,可接受的,有趣味的学习素材作为媒介。至于素材的来源可以是书上的现成内容,也可以是生活实例,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选取或加工的题材。在学习这堂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计算、会把一个数分拆成乘与加,并且学生能进行等量划分、平均分等操作,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而且书上后面的练习都是用等量划分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选用“分草莓”例题引入,而是以等量划分具体实物,给每个学生15个小圆片,可以每2个一份或每4个一份、每5个一份、每6个一份,让学生从动手操作。通过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有的是正好分完,有的是有余数的,在交流后,学生形象感知两种不同分的结果。学生在自己操作摆双色片后,我又让他们说说摆的过程,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等概念体验比较深刻。我们深知,当孩子们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时,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二、加强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以往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传统的做法是在练习的订正和反馈环节中直接告诉学生: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必须比除数小。对于其中的道理,学生不是从自己得出,而是机械记忆。我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一组实例辨析,让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交流、反思中不仅增长着知识,而且从中也发展着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帮助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汇之二》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kmf8.com!http://www.kmf8.com

<

上一页  [1] [2] 


Tag: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