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模拟题2017年无锡市南长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正文

2017年无锡市南长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05-18 21:32:34]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语文模拟题   阅读:8440
概要: 8.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扶苏以数谏故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商鞅年轻时喜好刑名之学,受到公孙座的赏识。B. 魏惠王想重用商鞅,但是公孙座极力反对,并以死要挟。C.公孙座认为商鞅是个人才,进谏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D.商鞅临危不乱、不惧生死,没有听取公孙座让其赶快逃跑的建议。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_________ ②会座病 __________③且见禽 _________ ④岂不悖哉 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2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无锡市南长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标签: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http://www.kmf8.com

8.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扶苏以数谏故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商鞅年轻时喜好刑名之学,受到公孙座的赏识。

B. 魏惠王想重用商鞅,但是公孙座极力反对,并以死要挟。

C.公孙座认为商鞅是个人才,进谏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

D.商鞅临危不乱、不惧生死,没有听取公孙座让其赶快逃跑的建议。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_________  ②会座病 __________

③且见禽 _________     ④岂不悖哉 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kmf8.com

(三)(4分)

植物生产塑料

①如今利用玉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制成的“聚乳酸”塑料,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制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而且在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植物作为原料,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

②聚乳酸是一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物再生利用,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们的难题。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③某公司在2005年1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新材料具有同传统的塑料外壳一样的耐热性。

④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生物特性,因此,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处的愈合,聚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中。

1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什么“人们非常看好聚乳酸”所制成的塑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一句中,“有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6分)

①偶翻典籍,读到苏轼的《留侯论》,苏老先生用“能忍”概括出张良①的性格特征,由此推论

出“能忍”是事业上成功的秘诀。对此高见,我委实不敢苟同。

②诚然,在一定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确需要一种“能忍”的精神。文天祥“隐忍以行”、“将以有为”。朱自清忍饥挨饿,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然而,世间也有许多事情,都是断然忍不得的。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忍无可忍。闻一多面对特务的屠刀,拍案而起。孙中山率先革命,不能自忍。鲁迅呼号呐喊,其情何忍?

④所以,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

⑤朝更代易,处于当今社会,居然有人气度恢宏,不该忍而“忍”之,路见不平,绕道而行,面对不法之徒,忍气吞声,噤若寒蝉,美其名曰:“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⑥如此之“忍”,我想,若苏老先生地下有知,定会大声疾呼,不能滥“忍”。

注:①张良: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

14.本文作者所阐明的观点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的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分)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模拟题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模拟题
上一篇:2017杭州中考语文选择题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