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三年级语文辅导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正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0-20 00:44:03]   来源:http://www.kmf8.com  三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200
概要: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 秋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标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kmf8.com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 秋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作业:

一、选字填空。纪 记  年( )  ( )住   日( )  ( )念作 做  工( )   留( )   ( )事 ( )业相 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二、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 石级 铁链 似乎 发颤 奋力 攀登终于 纪念 辫子 勇气 决心 意思 取得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 秋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4* 槐乡的孩子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女孩 捡 塞 快乐 满载而归 作业:

一、填合适的字。 ( )人( )意 ( )人( )目 满( )而( ) ( )风( )动 ( )上( )下 ( )丽多(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淡淡的( ) 长长的( ) 蜻蜓的( ) 快乐的( ) 甜蜜的( ) 火热的( )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 秋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3.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 - 三年级语文辅导 -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