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教案《邓稼先》教学设计7» 正文

《邓稼先》教学设计7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8402
概要: 一、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一篇回忆录。它以叙述、描写的方法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详略得当,语言平实,饱含感情,人文内涵丰富,同学们在阅读时要认真地揣摩、感悟、积累。二、学情分析:本文人文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平凡小事的叙写中感悟邓稼先高尚的人格。三、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2、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悟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五、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六、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八、教学资源:课本、教参、学生课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www.kmf8.com
《邓稼先》教学设计7,标签:初一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kmf8.com

一、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一篇回忆录。它以叙述、描写的方法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详略得当,语言平实,饱含感情,人文内涵丰富,同学们在阅读时要认真地揣摩、感悟、积累。

二、学情分析:本文人文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平凡小事的叙写中感悟邓稼先高尚的人格。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2、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悟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六、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

八、教学资源:课本、教参、学生课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www.kmf8.com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学生课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交流)(2分钟)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 2月13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Tag:初一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大全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口技》教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