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974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吞噬( ) 告罄( ) 沮丧( ) 砭骨( )léi( )弱 余xiá( ) 阴mái( ) lǚ( )践2.下列词语中每组均有一个不正确,请在词语下面画线并改正(4分)①坚持不懈 毛骨悚然 姗姗来迟 忧心肿肿( )②郑重其事 语无论次 不可思议 冻饿之虞( )③斩钉截铁 养精蓄锐 孜孜不卷 海市蜃楼( )④梦寐以求 锲而不舍 沧沧凉凉 迫不急待( )3.按要求默写古诗句(4分)①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4.调动自己的积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古今中外,探险英雄宛若群星灿烂。阿蒙森将胜利的挪威国旗插上了白雪皑皑的南极;尧茂书将飞扬的青春挥洒在激流汹涌的长江; 。他们的探险精神会永远令人景仰。5.为了纪念人类登顶珠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验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吞噬( ) 告罄( ) 沮丧( ) 砭骨( )

léi( )弱 余xiá( ) 阴mái( ) lǚ( )践

2.下列词语中每组均有一个不正确,请在词语下面画线并改正(4分)

①坚持不懈 毛骨悚然 姗姗来迟 忧心肿肿( )

②郑重其事 语无论次 不可思议 冻饿之虞( )

③斩钉截铁 养精蓄锐 孜孜不卷 海市蜃楼( )

④梦寐以求 锲而不舍 沧沧凉凉 迫不急待( )

3.按要求默写古诗句(4分)

①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4.调动自己的积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

古今中外,探险英雄宛若群星灿烂。阿蒙森将胜利的挪威国旗插上了白雪皑皑的南极;尧茂书将飞扬的青春挥洒在激流汹涌的长江; 。他们的探险精神会永远令人景仰。

5.为了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搜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了“2003年中国搜狐登山队攀登珠峰行动”。5月21日,成功登顶的登山队员用手机在峰顶发回短信及登山的彩色图片,与公众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如果请你给登顶的队员回一条短信,你会怎么说?请将短信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

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激情地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是牺牲了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机会。”说着,它便调转了方向。

①上述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②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在遇到困难时,两条河流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请你就其中一条河流的做法,说说你个人的体会、认识或作法。不超过30个字。(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3题(25分)

飞向太空不是梦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都向往着能摆脱地球的束缚,期待着有一天能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起初,受到鸟类的启发,人们在自己的身上 装上 翅膀。有一个 著名的 希腊神话故事,就讲到这样一个传说。说有个叫底达勒斯的发明家被囚禁在爱琴海的小岛上,船都被人搜走了,为了逃出去,底达勒斯制造了一对翅膀。他所做的翅膀有一个轻巧的骨架,用蜡在上面粘上羽毛,轻轻拍打这副翅膀。他就飞了起来。当时囚禁的还有自己的儿子伊卡洛斯。于是底达勒斯也给儿子制造了一副这样的翅膀。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父子两人一起飞走了,底达勒斯成功地逃出了囚禁地,但伊卡洛斯太兴奋了,他使劲扇动自己的翅膀越飞越高。一直飞到太阳那里,炽热的高温使蜡熔化了,粘在上面的羽毛纷纷脱落,伊卡洛斯也就摔死 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事实上,这样的翅膀根本不能让人飞起来的。人们也是在付出了血的代价之后,才认识到这一点。例如1742年,有一个叫巴魁威尔的法国人就在自己身上装上了这样一副翅膀,从一所高楼上纵身一跳。结果可想而知。看来,人们的飞行梦想真的不容易实现啊!

历史的时针指向了1903年12月7日,这一天,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美国莱特兄弟所制造的“飞人号”试飞成功,航空史由此揭开了新纪元。

但飞机并没有使人获得彻底的自由,它虽然使人类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这种飞行只能局限在大气层内。人类依然是地球的囚徒!怎么样才能冲出地球,到太空外去自由驰骋呢?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向前抛出一块石头,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飞行一段距离以后,石块就会落向地面,当你使用力气越大,它的飞行就会越远,由于地球是圆的,如果有足够的力量发射出去,它就有可能最终逃脱出地球。将一个无题发射出去,使它永不返回所需的速度,在物理学上被称为“逃逸速度”。根据牛顿的计算,逃逸速度至少要每秒11.2公里。如果我们发射出去的是一个空心的巨大物体,人呆在里面,不就可以最终飞出地球了吗?

但怎样获得“逃逸速度”呢?最初,人们设想着去制造一门巨大无比的大炮,利用它将物体抛向天空。但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行的。于是火箭应运而生,我们知道,大炮必须在炮弹出膛之前就将全部的火药燃烧。炮弹出膛后,速度只会越来越慢,与大炮不同的是,火箭点燃后,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火药会继续燃烧,给它提供不断的爬升动力,其速度也就越来越快,从而最终冲出地球!

在火箭的发明过程中,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和罗马尼亚人赫尔曼•奥伯特贡献最大。

齐奥尔科夫斯基被誉为“现代火箭之父”,他的贡献在于奠定了现代火箭的理论基础,美国人戈达德的贡献则是设计出了实用火箭。1926年3月16日戈达德制造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31年奥伯特成功地制造了一支推力器式火箭,而这正是后来著名的V—2火箭原型。在二战中,德国一共发射了4300枚V—2火箭,其中1200枚击中伦敦。幸运的是,当V—2火箭问世的时候,希特勒已经大势已去。

V—2火箭的诞生,还引起了德国的对手——美国以及苏联的关注。当战争结束以后,两国都致力于搜罗V—2火箭以及德国的火箭专家。在它的基础上,巨型运载火箭相继出现。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旅行者号”,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1961年4月,苏联又成功发射了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号宇宙飞船,尤里•加加林代表了人类第一次叩开了宇宙之门。

1969年7月20日,一个更伟大的时刻降临了。在亿万人的注目之下,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了月球,这一刻,整个世界都为之屏住呼吸,在即将跨上月球的瞬间,阿姆斯特朗说了一句名言:“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而言,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优化测控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