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语文七年级上册AB卷» 正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AB卷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460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语文七年级上册AB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上册AB卷1、晨兴理荒秽, 。(1分)2、荡胸生层云, 。(1分)3、在《归园田居》一诗中,表达了作者的隐居之心,并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分)4、在《望岳》中,与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2分)5、上题的空中的诗句,表达了少年作者的宏愿大志。请你运用这一诗句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不少于50个字)(3分)6、下课了,同学们都在讨论自己喜欢的名著,每部都有自己的亮点。可小明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都怪他平时贪玩,哪读过?你能告诉他一部名著的名称及其亮点吗?请写下来。(3分)。7、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3分)看法:
语文七年级上册AB卷,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语文七年级上册AB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上册AB卷

1、晨兴理荒秽, 。(1分)

2、荡胸生层云, 。(1分)

3、在《归园田居》一诗中,表达了作者的隐居之心,并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2分)

4、在《望岳》中,与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2分)

5、上题的空中的诗句,表达了少年作者的宏愿大志。请你运用这一诗句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不少于50个字)(3分)

6、下课了,同学们都在讨论自己喜欢的名著,每部都有自己的亮点。可小明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都怪他平时贪玩,哪读过?你能告诉他一部名著的名称及其亮点吗?请写下来。(3分)

7、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3分)

看法: 理由: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代 。(3分)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鞭数十

10、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11、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2分)

1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物外之趣?请你也描述一件自己经历的物外之趣。(4分)

(二)阅读《大地的耳朵》,完成下题。

(1)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2)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丁,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3)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4)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5)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6)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7)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8)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9)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10)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11)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12)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3)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14)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15)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选自《读者》2005年第9期,有改动)

13.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

15.冬菇如此味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11段中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3分)

16.这篇散文温馨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

(1)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处(句)?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2分)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文中两次运用了“刻意”一词。母亲的“刻意”夹冬菇和“我”的“刻意”夹冬菇,其起因是完全一致的。

B.第10段中“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一句,意在表明妈妈做的“冬菇焖鸡”不仅鲜美爽口,而且口味独特。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