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历史辅导资料初二历史教案初二历史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正文

初二历史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历史教案   阅读:8930
概要: 曾纪泽与中俄伊犁交涉曾纪泽(1839—1890年),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之长子。1878年出使英法。1878—1879年崇厚在俄京交涉伊犁问题,擅订《里瓦吉亚条约》,出卖大量西北土地,清政府认为“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治罪。1880年2月,清廷任命曾纪泽赴俄京重开谈判。沙俄政府态度蛮横,坚持无理要求,曾纪泽据理力争,谈判很艰苦。左宗棠在国内组织抗俄司令部,表示坚决支持曾纪泽的斗争。1881年2月24日,双方订立了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20款。主要内容:①俄将特克斯河一带地方和伊犁九城归还中国,中国把霍尔果斯湖以西大片土地割让俄国;②沙俄勒索900万卢布,作为俄国商民“抚恤费”及俄占伊犁期间的“代守费”;③允许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通商,开辟新疆至嘉峪关陆路贸易,并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馆;④重勘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处中、俄边界。同《里瓦吉亚条约》相比,《改订条约》部分条款对中国的损害减少些,主要交还了特克斯河流域二万多
初二历史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标签:初二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曾纪泽与中俄伊犁交涉

曾纪泽(1839—1890年),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之长子。1878年出使英法。1878—1879年崇厚在俄京交涉伊犁问题,擅订《里瓦吉亚条约》,出卖大量西北土地,清政府认为“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治罪。1880年2月,清廷任命曾纪泽赴俄京重开谈判。沙俄政府态度蛮横,坚持无理要求,曾纪泽据理力争,谈判很艰苦。左宗棠在国内组织抗俄司令部,表示坚决支持曾纪泽的斗争。1881年2月24日,双方订立了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20款。主要内容:①俄将特克斯河一带地方和伊犁九城归还中国,中国把霍尔果斯湖以西大片土地割让俄国;②沙俄勒索900万卢布,作为俄国商民“抚恤费”及俄占伊犁期间的“代守费”;③允许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通商,开辟新疆至嘉峪关陆路贸易,并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馆;④重勘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处中、俄边界。

同《里瓦吉亚条约》相比,《改订条约》部分条款对中国的损害减少些,主要交还了特克斯河流域二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沙俄破坏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课时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定的情况和内容,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教法建议

1.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导言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句设问,既是对前课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由老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历史教案初二历史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历史辅导资料 - 初二历史教案
上一篇:初二历史战略大决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