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历史辅导资料初二历史试卷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同步测试题» 正文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同步测试题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历史试卷   阅读:8269
概要: 【摘要】“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同步测试题”多做试题,在加深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有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试题,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一、选择题(15道每题2分,共30分)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海南2、开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C.五四运动开始 D.土地改革的完成3、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有(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董存瑞④刘胡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4、下列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一项是(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B.解放了生产力,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C.消灭了地主阶级D.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创造了条件5、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同步测试题,标签:初二历史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摘要】“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同步测试题”多做试题,在加深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有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试题,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一、选择题(15道每题2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 )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海南

2、开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五四运动开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3、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有( )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董存瑞④刘胡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下列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一项是( )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B.解放了生产力,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创造了条件

5、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8、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

A.1949年─1956年 B.1956年─1966年

C.1958年─1968年 D.1966年─1976年

9、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76年的是( )

A.刘少奇含冤而死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四五运动 D.毛泽东逝世

10、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主持中日常工作的人是( )

①周恩来②邓小平③叶剑英④华国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到完全纠正是在( )

A.党的八大B.党的九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2、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开放中,要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就必须坚持( )

A.四项基本原则 B.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毛泽东思想

13、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一大二公”的旧体制 B.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www.kmf8.com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次会议是(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5、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的事件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二、填空题 (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2)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了《 》。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 。

(3)1971年9月13日, 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 反革命集团覆灭。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际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党的十四大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5﹞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 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三、材料解析题(共2题,30分)

1、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材料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阅读以上二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年的哪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②结合材料二,列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时期的楷模有哪些?

2、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两项)?

③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四、简答题(共2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


Tag:初二历史试卷初二历史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历史辅导资料 - 初二历史试卷
上一篇:初二历史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