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教案(苏教版)《绿》教案1» 正文

(苏教版)《绿》教案1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8943
概要: [教学目的]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重点、难点]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
(苏教版)《绿》教案1,标签:初三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教学目的]

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www.kmf8.com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全文朗读(听录音、配音乐及画面)

思考: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

2、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4、这篇散文上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Tag: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苏教版)《散文家谈散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