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试卷2017年泰州中考语文试题» 正文

2017年泰州中考语文试题

[05-18 21:30:48]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181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最新一年年泰州中考语文试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一年年泰州中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是透视人ling hún的窗户。在母语中觉醒,在母语中感动,在母语中陶醉,在母语中升华,是我们中华儿女坚定的教育信仰和ch6ng gāo的价值追求。——《洪宗礼与母语教育》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D.客居在 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经过
2017年泰州中考语文试题,标签:初三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最新一年年泰州中考语文试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一年年泰州中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是透视人ling hún的窗户。在母语中觉醒,在母语中感动,在母语中陶醉,在母语中升华,是我们中华儿女坚定的教育信仰和ch6ng gāo的价值追求。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客居在 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经过我市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泰州。

B.泰州园博园内,鸟儿翩飞起舞,花儿竞相怒放,鱼儿浮游潜泳,真是美不胜收!

C.低保户老王昨天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后,情不自禁地笑了。

D.华裔篮球新星林书豪膝伤现已痊愈,他很想早点重返球场,和队友们水乳交融在一起。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 ,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不是一番寒彻骨, 。

④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

⑤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5.名著阅读。(6分)

(1)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10篇文章。(2分)

(2)“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2分)

②智取生辰 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水浒传》中不乏巧借自然条件实现目标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更有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的情况:

(1)【关注时令】上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泰州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4分)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你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泰州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 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二)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对曰 ( )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

③秦果日以强( ) ④悖者之患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非公叔之悖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译文: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1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分)

(三)阅读朱启新的《筷子中的文化》一文,完成12一14题。(10分)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试卷
上一篇:2017年德州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