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忠诚 (2)悉以咨之:商议,询问(3)严闻亮卒:听到,听说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二十一.古诗文阅读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弛然而卧 轻松的样子。 (2)苛政猛于虎 比。
(3)故为之说 因此 (4)但惜夏日长 只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要同情我,使我活下去吗?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乎?谁知道苛捐杂税搜括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蛇毒更厉害的呢?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乡 邻 之 生 日 蹙 乡 邻 之 生 /日 蹙
4.阅读上面诗文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C)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者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
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是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
C“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
D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5.比较《捕蛇者说》和《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捕蛇者说》把“赋敛之毒”和“蛇之毒”、乡邻的生活和蒋氏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二十二.【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节选)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粗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迷你语文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初三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 ›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积累及运用
- ›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阅读练习
- ›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 ›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古诗词名句默写
- ›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之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
- ›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深层阅读赏析
- ›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之作文练习
- › 最新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语文基础
- › 最新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语文积累
- › 最新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综合性学习
- › 最新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
- › 最新初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参考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