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大家对www.kmf8.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第8讲 气压带、风带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1.环流的形成
(1)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º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º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可以利用示意简图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例1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⑴~⑵题。
⑴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⑵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各圈层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考查的方向。
解析:⑴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⑵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答案:⑴B ⑵A
【变式训练】(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气压带( )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由热力因素形成
⑵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
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B.受风带③的移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
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
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和风带③交替控制
命题意图:本题进一步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⑴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⑵风带为东北信风带,③风带为西风带。
答案:⑴C ⑵B
探究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例2 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回答问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
(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交角的存在,导致 的回归运动。
(3)此时A、B、C、D中 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 点;气压较低的是 、 两点;气压较高的是 、 两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如何运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季节,同时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解析:据A、B、C三点大气运动的状况,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现在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以南的A处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接着可判定其他内容。
答案:(1)BD (2)黄赤 太阳直射点 (3)B A A CB D
探究点三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7 月份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例3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⑵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探究点四 季风环流
1.概念: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盛行风,叫季风。以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强盛而典型,范围最大。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
2.东亚季风: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辐射冷却强烈,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而与它邻近的太平洋、印度洋,由于水的热容量大,辐射冷却不如大陆强烈,相对而言,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形成低气压。气压梯度自大陆指向海洋,因而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夏季,亚洲大陆辐射增温强烈,温度高,空气密度小,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吸热散热慢,辐射增温缓和,相对而言,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压梯度自海洋指向陆地,因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
3.南亚季风:冬季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为西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 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 › 高三地理竞赛试题练习
- › 高三地理摸底试题整理
- › 高三地理补考试题练习
- › 2016高三地理模拟试题测试
- › 2016高三地理摸底试题测试
- › 2016届高三地理月考试卷练习
- ›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我国西气东输
- › 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练习
- ›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练习
- ›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卷练习题
- › 高三地理教案:生物多样性保护
- › 高三地理教案:区域农业发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