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时段 D.F时段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解析:⑴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⑵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
答案:⑴C ⑵B
探究点三 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探究点四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例3 (2011•济南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⑴~⑶题。
⑴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⑵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 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解析:⑴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⑵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交通污染问题,应控制城市车辆数量;发展卫星城市和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答案:⑴B ⑵C ⑶C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 甲 乙 丙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诲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0•浙江模拟)读下表,完成3~4题。
3.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5.(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广东佛山)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7.某城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该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解决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
B.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更加凸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图中反映了该城市 (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C.20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比较常见: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回答20—21题。
1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13.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
- › 高三地理竞赛试题练习
- › 高三地理摸底试题整理
- › 高三地理补考试题练习
- › 2016高三地理模拟试题测试
- › 2016高三地理摸底试题测试
- › 2016届高三地理月考试卷练习
- ›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我国西气东输
- › 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练习
- ›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练习
- ›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卷练习题
- › 高三地理教案:生物多样性保护
- › 高三地理教案:区域农业发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