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正文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8715
概要: 2、山势与山脉对气候的影响。(六)大气环流(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1、行星风系:大气中由于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加热的差异以及行星的自转运动,出现的有规律的风系,人们称作行星风系(也称基本气流)。在任何行星上都可能发生。地球上的大气处在永不止息的流动中,大气运动的动力来自太阳辐射。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对地球---大气系统的加热是不均匀的。在赤道上加热作用强,在南北极加热弱。为了保持地球一大气系统的热平衡,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必须出现空气的流动。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空气的流动表现成东西方向的流动。假如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在假使地球上没有海陆分布和山脉起伏。在南、北半球近地面层1.5公里高度以下,空气的流动可以看成是几条长河。就北半球而言,从赤道到北纬30º出现自东向西的流动;在纬度30-60º之间,出现西风气流;在北纬60º以上,又出现自东向西的流动。在对流层中、上部5-12公里高度空气的流动比低层简单一些:从赤道到北纬25º盛行东风,北纬25º以北出现西风。这种大气中的长河,人们称作行星风系(也称基本气流),意思是说,在任何行星上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标签:高三物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2、山势与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六)大气环流(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

1、行星风系:

大气中由于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加热的差异以及行星的自转运动,出现的有规律的风系,人们称作行星风系(也称基本气流)。在任何行星上都可能发生。

地球上的大气处在永不止息的流动中,大气运动的动力来自太阳辐射。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对地球---大气系统的加热是不均匀的。在赤道上加热作用强,在南北极加热弱。为了保持地球一大气系统的热平衡,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必须出现空气的流动。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空气的流动表现成东西方向的流动。假如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在假使地球上没有海陆分布和山脉起伏。在南、北半球近地面层1.5公里高度以下,空气的流动可以看成是几条长河。就北半球而言,从赤道到北纬30º出现自东向西的流动;在纬度30-60º之间,出现西风气流;在北纬60º以上,又出现自东向西的流动。在对流层中、上部5-12公里高度空气的流动比低层简单一些:从赤道到北纬25º盛行东风,北纬25º以北出现西风。这种大气中的长河,人们称作行星风系(也称基本气流),意思是说,在任何行星上,由于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加热的差异以及行星的自转运动,都可以出现这种风系。

2、天气系统

我国的南北幅度甚大,南海诸岛接近赤道,最北的漠河县接近北纬54º。它受到低纬度的东风带和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的影响。我国北纬25º以北地区,天气系统都是从西边移动过来的。而在低纬度地区则受到东面移过来的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西面是大陆,从西边移过来的系统在进入我国时,离开海洋甚远,一般不能引起丰沛的降水,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大片干旱气候区。

一年之中,行星风带有季节性的位移,在北半球冬季行星风带位置最偏南,夏季位置最北。在东西风基本气流交界的地方,即在北纬20-35º范围内。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大。在这个地区冬季受西风支配。在夏季东风气流可以伸展到该地。在这个纬度带内,天气现象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以及亚洲南部季风气候之所以特别明显,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该地区冬、夏行星风带的变化最明显。

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气流的分布并非如上述那么简单。气压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气流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夏季风一般5月初盛行于华南,6月中夏季风推移到江淮流域,7月中下旬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北界可达东北北部、内蒙古长城沿线,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一般在9月份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很快向南推移。东南季风活动从华南推进到东北,约需4个月的时间,而向南撤退一般仅1个月左右。西南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需1个月,而退却往往要几个月时间。

三、我国气温特点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决定了我国东半部属于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型,西北部深人大陆腹地,属于干旱气候,西南部为高度超过3000m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

我国从赤道带,经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直到寒温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别,特别是东部表现更为明显,温度基本上自南向北降低。季风的更替使这种温度变化表现更为复杂。

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所决定。

(一)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

1、北冷南热,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大,而且温度差异冬季远大于夏季

2、平原暖、高原冷

3、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4、平原和高原上等温线稀疏,高原边缘和大山脉附近等温线密集

(二)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1、纬度的影响显著

(1)等温线排列基本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南热北冷,温差大。

(2)最热的地方是海南岛南部、台湾南部、西沙、南沙群岛,最冷的地方是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寒极漠河,(又称中国的寒极)与纬度最高的地方基本一致。

2、地形的影响很大

(1)在东部因山脉、平原、河谷、海峡的影响,使东西向的等温线发生波状弯曲。

(2)在西部因大盆地与大高原的影响,使等温线多呈闭合曲线或半封闭的马蹄形。

3、冬季风影响突出

全国普遍低温,大部分地区0℃以下,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低,距平为负,一般差5~20℃

(三)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海陆影响显著

(1)东部等温线排列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分布稀疏,南北温差小。

(2)全国普遍高温,20℃等温线包围着我国大部分,为高温区与温暖区。

2、地形的影响很大

(1)大盆地等温线多呈闭合曲线,为正变;吐鲁番盆地是全国高温之中心,有“火洲”之称。

(2)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大、小兴安岭是全国气温偏低凉爽的地区。

全国最热的地方不在纬度最低的南方,而是在大陆上地势最低洼的地方一吐鲁番。

3、夏季风影响突出

我国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偏高,距平为正,一般差1~4℃

四、气温的变化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温带、亚热带的范围相当广。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

气温的这些变化特点对于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它使得喜暖的一年生作物可以向北分布,而又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等的多年生作物向北移植,农业地带性差别因而特别复杂。冬天的一些不利的工程灾害,如冰冻、积雪,甚至雨凇等对道路、房屋和架空线路的影响,以及道路冰雪防滑、春季翻浆等,可以向南扩展。而夏季的一些对工程不利的问题,如房屋通风、道路雨季塌方和被冲毁等,甚而黑色(沥青和渣油)路面的泛油等,也都可以一直影响到北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物理复习 - 高三物理教案
上一篇: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