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文言文赏析景物作用巧解答» 正文

景物作用巧解答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8992
概要: ②为什么晚年要迁居到西山枫林来住?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希望离曹雪芹近些。所以11月初刚一安居,立即就去看望他。那是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深秋,故居掩映在如火的红叶中分外妖娆。迁居前我也曾在烟柳刚透绿芽的早春来过,故居墙根的霜痕正依稀见绿。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夏天,我又曾多次在故居门前的古槐绿荫下悠缓地品茗沉思。“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一年四季来这里,都会感受到雪芹“黄叶著书”时的氛围,然而最能体会出真谛的还是冬天,在迎风冒雪的荒寒寂寞中方能对曹雪芹当年的创作心境产生刻骨的体验。③鲁迅曾经感谢他的父亲不善经营、穷了下来,所以才使他在从小康坠入困顿的途路中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写出了近代最深刻揭露世人灵魂的文集。同理,如果曹氏家族不遭遇抄家厄运,少年曹雪芹不在燕京体味世态的炎凉,又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艰苦环境中“黄叶著书”,而是仍然在灯红酒绿、温软甜香中过阔少爷的生活,也绝对写不出《红楼梦》。当然,倘若他们都未曾阔过,未曾经历上下的波折
景物作用巧解答,标签: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kmf8.com

②为什么晚年要迁居到西山枫林来住?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希望离曹雪芹近些。所以11月初刚一安居,立即就去看望他。那是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深秋,故居掩映在如火的红叶中分外妖娆。迁居前我也曾在烟柳刚透绿芽的早春来过,故居墙根的霜痕正依稀见绿。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夏天,我又曾多次在故居门前的古槐绿荫下悠缓地品茗沉思。“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一年四季来这里,都会感受到雪芹“黄叶著书”时的氛围,然而最能体会出真谛的还是冬天,在迎风冒雪的荒寒寂寞中方能对曹雪芹当年的创作心境产生刻骨的体验。

③鲁迅曾经感谢他的父亲不善经营、穷了下来,所以才使他在从小康坠入困顿的途路中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写出了近代最深刻揭露世人灵魂的文集。同理,如果曹氏家族不遭遇抄家厄运,少年曹雪芹不在燕京体味世态的炎凉,又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艰苦环境中“黄叶著书”,而是仍然在灯红酒绿、温软甜香中过阔少爷的生活,也绝对写不出《红楼梦》。当然,倘若他们都未曾阔过,未曾经历上下的波折、冷热的反差,而是始终在贫穷中度日,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这两位中国近三百年来最伟大的文学家的人生历程是这般相似,都有如从火热的夏天,骤然间落到严寒的冬季,恍然感到痛彻肌骨的寒冷,于冷暖反差中品味人世,从而体察深切,思考深邃。虽然冬天的公园没有人去,但是要体会鲁迅、曹雪芹的心境,最好是冬天。

④雪下着,已经很厚的白雪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雪花拂在脸上,凉嗖嗖的。看见香山下的植物园了,层层树海都覆盖着白雪的衣被。看见黄叶村了,铁丝般的柳树枝条在雪雾中显得迷迷濛濛。看见雪芹的塑像了,头上肩上蒙了一层雪,眉头紧皱,低头沉思着什么。“卧雪黄叶村,红楼梦无休。”我感到,雪中的塑像才最真切地表现了曹雪芹的形象和神态。因为雪芹正是在冰雪料峭中思索人生,在风雪刺骨的寒夜里写他的《红楼梦》的。而这时写出的文字,是将身外的冰雪转化为心中的彻冷,再化作对这人世的冷察,化作不朽的华章,倒更是呕心沥血的切肤之作。雪芹,实在是离不了“雪”!他就是雪中的芹圃。难怪他魂归去时,也是冰天雪地之际。

⑤我点了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继续迎风冒雪在雪芹塑像前徘徊,在古槐下伫立,在故居周围疾走,恍忽中似乎看到曹雪芹的魂魄在这山水间徜徉……

⑥或许会有人说,黄叶村压根就没有什么曹雪芹故居,甚至于也没有什么著书的曹雪芹,只有“抄写勤”。你所心仪的去处其实是子虚乌有的太虚幻境。也可能吧!但其实,很多文化人物都是精神性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毋庸过于较真。就让曹雪芹和他的黄叶村故居活在我心中吧,我时时感到雪芹就在我的身边,给我讲述着他的人生阅历,讲解着他用生命铸成的《红楼梦》,讲诵着天地宇宙的真经,激励我永远无休止地向更高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攀登。

⑦雪下着,已经很厚的白雪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雪花拂在脸上,凉嗖嗖的。我在迎风冒雪中深切感到了人活天地间的充实与幸福……(有删节)

1、第②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雪芹的故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④段中,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的?

3、第④段和第⑦段中,作者两次写到“雪下着,已经很厚的白雪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雪花拂在脸上,凉嗖嗖的”,请分析它们的写法和不同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衬托手法。通过自己一年四季拜访曹雪芹故居的不同感受,突出冬天的拜访最能体味到曹雪芹当年的创作心境;也为本文重点写冬天的拜访,获得最深刻感悟作铺垫。

2、作者按照行踪,由远而近,依次描写了香山植物园中覆盖着白雪的树,黄叶村雪雾迷迷濛濛的柳树枝条,以及头上肩上蒙了一层雪的雪芹塑像。突出雪中景物的特点,点明了时令,照应了题目,并渲染了环境气氛。

3、两处内容,同样是作者描写自己在雪中的行走,突出的是雪的厚度、声音和作者对寒冷的具体感受,照应了题目,突出了拜访的时令特点。但写作目的不同,前者主要是突出迎风冒雪前往时的情状,与本段后文写雪芹的塑像作铺垫,说明“雪中的塑像才最真切地表现了曹雪芹的形象和神态”;后者则是照应末句,反衬拜访雪芹后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宁静。(来源:一叶飘然烟雨中的blog)

www.kmf8.com  高中频道

上一页  [1] [2] 


Tag:文言文赏析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文言文赏析
上一篇:“焉”字用法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