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诗词大全高中语文学习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正文

高中语文学习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古诗词大全   阅读:8428
概要: 而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是一连串的叠加的纷繁的意象。这些意象在诗词中则经常表现为一些可感的景物。所以我们分析诗词里的意趣或主题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忽略了其中的景物。都说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因为景物在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考古代文化鉴赏部分才对景物设立了一个考的点。虚与实: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所谓虚和实,就所写的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形为实,神为虚。就所用的方法而言,具体为实,抽象为虚;详明为实,省略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景与情,前文已述,形与神,后文另有说明,此处专指方法而言。[例一]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传说为荒淫误国的南朝陈后主所制,后人称其为亡国之音。这首诗表面看是抨击商女“不知亡国恨”,可是爱用心思的读者不难想到,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人批评商女只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
高中语文学习诗歌中的表达方式,标签: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http://www.kmf8.com

而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是一连串的叠加的纷繁的意象。这些意象在诗词中则经常表现为一些可感的景物。所以我们分析诗词里的意趣或主题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忽略了其中的景物。都说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因为景物在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考古代文化鉴赏部分才对景物设立了一个考的点。

虚与实: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所谓虚和实,就所写的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形为实,神为虚。就所用的方法而言,具体为实,抽象为虚;详明为实,省略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景与情,前文已述,形与神,后文另有说明,此处专指方法而言。

[例一]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传说为荒淫误国的南朝陈后主所制,后人称其为亡国之音。

这首诗表面看是抨击商女“不知亡国恨”,可是爱用心思的读者不难想到,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人批评商女只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听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百官、豪绅。诗人实写商女,虚写贵族,以实衬虚。

[例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开头六句分别写山色、山形、山高。最后两句是设想登上山的最高峰俯瞰,这是打算,是想象,是还没有付诸行动的虚写。诗由实而虚,加重感情的份量。

[例三] 点绛唇 姜夔

丁未中,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天随,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隐居松江甫里。作者常以陆龟蒙自比。

大雁似无任何心事,悠然地随云飘去;山峰似有无限心事,在黄昏苦雨中嘀咕着什么。诗人呀,本想不管红尘世事,“拟共天随住”,可如今是什么时世呢?“凭栏怀古”,他想起了什么?诗人虚晃一枪,一个字也没有说,但透过那“残柳参差舞”之景,完全可以想象到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能听到澎湃在诗人内心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他能效法陆龟蒙从尘世隐退吗?这里景为实,情为虚,借眼前实景衬内心之情。

[例四]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www.kmf8.com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李璘谋反事件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途经黄鹤楼,来到这处当年西汉贾谊曾经到过的地方,抚今追昔,由人及己,感慨系之,于是写下这首诗。一、二句语义双关,表面上写贾谊贬迁长沙,仍念念不忘朝政,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表白,暗示自己遭贬,和贾谊一样都是千古冤案。三、四句写听到笛声的感受。“梅花”二字也是双关,既指乐曲《梅花落》,又指梅花。那末江城(南方)五月哪来的梅花呢?这就是虚景,是诗人听到《梅花落》的曲子,眼前幻化出来的景象。这一幅虚景能激起我们多少丰富的联想:从梅花反常地纷纷飘落在五月江城,我们联想到,在那极不合理的社会里,即便贾谊、李白这样杰出的人才,都饱经忧患,屡受摧残,生不当时,这是历史的颠倒。梅花本开在冰天雪地的严寒,现在竟然飘落在五月的江城,由此我们又联想到,诗人即使在南方的盛夏,也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相反,只觉得冷风嗖嗖,寒气袭人,这社会实在冷酷,这世态过于炎凉,生存的环境竟如此冰凉,诗人的心是多么的苍凉!

[例五]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读这首诗,在语言上先要弄清四点:一、第一句是互文,意思是关塞是秦汉时的关塞,明月是秦汉时的明月。二、“但”,不是表转折,“但使”二字是表假设“如果”。三、“龙城”,匈奴祭天之处。汉车骑将军卫青追击匈奴,曾抵达龙城。四、“阴山“就是现在的大青山,阴山之下便是内蒙古大草原。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阴山下的敕勒川”也就是大青山下的内蒙古大草原。这蒙古草原,在古代无论是对于汉族,还是对于匈奴族,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因为汉族如果失去它,匈奴就可以长驱直入;而以游牧为业的匈奴族如果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依据。(翦伯赞《内蒙访古》)

鉴赏这首诗,关键就是体会它虚虚实实的表现手法。明月啊,还是那秦汉时候的明月;关隘啊,也还是那秦汉时候的关隘,但是,我们现在出征的将士啊,长年累月,至今还不能归还!这怎能不激起诗人对历史的回溯。他想起,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他想起,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一千多里,封狼居胥山而凯旋;他想起,大将军卫青直抵龙城老巢,“笑谈渴饮匈奴血”;他更想起,那“才气天下无双”,令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李广”,这一曲曲凯歌,这一个个豪杰,让诗人生出多少感叹!很显然,现在的“未还”是实况,诗人却将其虚写;秦汉时的“还”是想象,是虚,诗人却实写。诗人由实而虚,又由虚而实,于是进一步发出下面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当年有龙城飞将在,能够不叫胡马度阴山,这是想象中的虚景,诗人却实写。但是,现在呢?胡马早就度过阴山了,因为没有了“龙城飞将”啊!这个实实在在的情况,也是真正想要告诉读者的最主要的内容,诗人却是采用了虚写的方法,把它藏在话里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首诗就是这样虚虚实实,把唐朝(玄宗天宝年间)边境战争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进行对比,含蓄地讽刺了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揭露了指挥边塞战争的将领无能。

[例六]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 [2]  下一页


Tag: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古诗词大全
上一篇:高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