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教案: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836
概要: ⑦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⑧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也”,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吗”。⑨ 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君患何焉”,译“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⑩ 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其谓是乎”。其:句首语气词,表示猜测,大概。是:代词,这件事。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件事吧”。2)参照注释,分清层次结构,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使用板书)3)学生产生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
高二语文教案: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⑦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

⑧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也”,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⑨ 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君患何焉”,译“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⑩ 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其谓是乎”。其:句首语气词,表示猜测,大概。是:代词,这件事。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件事吧”。

2)参照注释,分清层次结构,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使用板书)

3)学生产生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在课文的第五节后,省了这么一句话:“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段话解释经文何以如标题这样记的原因。(这是“继承”的步骤,对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首先是“拿来”,先学习,学透之后再超越;这也是广泛阅读、广泛“生疑”阶段,没有固定的目标要求,“放开”的阶段)

4)、汇总阶段:把问题汇总,合并,设定几个或十几个大的问题下发。

5)、针对问题(选择研究目标),收集资料、信息,解决一两个问题。

6)、将自己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准备课上展示

第二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内容、问题、讨论、结论)

一、课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将这篇课文的内容梳理了一边,并将一些不甚了解的字词也做了确定,我还让同学们回去找出你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讨论。

二、故事简述

1、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2、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这样的一个家庭悲喜剧,不同时代的人总是要记录、评述、解说的。

大圣人孔子就用了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记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了,也不是没有褒贬,但他的春秋笔法再高明,再有情感,总也说不清,这不过是新闻标题而已。

比如,郑伯的“伯”如何解释?根据伯仲叔季的排行释成兄长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哥哥克了段弟弟。那如果理解成爵位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伯爵克了段叛逆。有的同学问段的结果(或叫下场)是怎样的?是死了还是流浪远方?题目上只有“克”这个字,相当麻烦,到底是打败,打垮攻克还是杀掉了,再如“于鄢”,古人说,鄢,远也,在很远的地方哥儿俩怎么会决战一场呢?再看看地图(幻灯展示地图)怎么会呢?

这许多的的疑问都令人难解

3、其实古人也看不懂,所以左丘明就用了541个字来解释了一下,一下变成了一篇小说,是吧!

左丘明的解释正确与否,合乎孔子的原意吗?(他的思想与孔子是否一致?)令人关注。后代的人受不同的世界观的影响,带有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解读《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的呢?

三、课题简说:(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由简到难进入课文的研读,形成共同关心的问题)

1、教师:刚才同学们这样带有一定的问题搜集信息资料经过反复阅读,解决了问题,这也就是研究性阅读。我在大家的疑问中选取了频率最高的十二个疑问作为第二阶段阅读的小课题,印给了发大家。同学们也都选择课题进行了深入的阅读研究,下面请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因为人数问题,每人不能超过两分钟。

四、论文交流(15分钟),分小组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解决一些大家看法一致的问题,留下一些一时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师生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五、评论阶段(10分钟)

1、教师:刚才大家的交流很好,阅读很深刻,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新意。总体上都围绕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庄公这个人”。这也是大家提问人数最多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每个人提的问题都和对这个人的评价有关;

2、教师:庄公形象讨论。《古文观止》选其为第一篇,对庄公的评述很有代表性,从前到后共用了(出示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他邑唯命” (四字毒甚)

“焉辟害”  (毒甚)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庄公之心愈毒矣)

“无庸,将自及” (毒甚)

“不义不暱,厚将崩” (更加惨毒矣)

“尔有母遗,衣我独无” (非复前日含毒恶甚)

“其乐也融融” (则知其前之阴毒也)

“其乐也泄泄” (从前一路刻毒惨伤之心)

“毒”字用了九次,归结为一句话“残忍之尤”。

3、教师: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人认为

A 阴险狡诈  B 老谋深算  C 心机深藏  D 心狠手毒

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他到底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请大家发言(讨论)从不同角度,学生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梳理,并肯定一些言之有理的观点。

六、总结

1、刚才围绕着对郑庄公的评价这个核心问题说的很好,限于时间问题,今天只能到这儿,有时间我们还可以就其他问题进行讨论。

2、关于庄公,无庸置疑,他是主要人物,孔子借这个人物表现什么?(见后附录)

七、课后作业:

要求:修改自己的论文,最好打印入盘。

板书设计:

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

(矛盾的开端)

共叔段扩张势力,郑庄公虚伪应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教案:渔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