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家长专区沟通技巧对孩子劳动给予奖励应适可而止» 正文

对孩子劳动给予奖励应适可而止

[10-20 00:31:10]   来源:http://www.kmf8.com  沟通技巧   阅读:8885
概要: 对孩子劳动给予奖励应适可而止今年寒假,在翠华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郭路路(化名)一改往日的懒惰,很勤快地干起了倒垃圾、拖地板、擦皮鞋等家务活,并因此从奶奶那里得到了5600元钱“工资”。路路的家务酬劳已经超过了妈妈每个月4000多元钱的工资。(2月22日《华商报》)高额家务 “工资”又一次触及到孩子做家务要不要付酬劳这一存在争议的话题。如今,在很多家庭里,孩子是中心,一切资源都向其倾斜,家长付出多少都嫌不够,疏忽了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 “宠”得孩子都很懒惰,有的孩子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也不知道该由谁来洗,当然就更缺乏主动分担家务的意识了。于是有的家长就像路路的奶奶这样,用物质奖励来 “鼓励”孩子做家务,出发点无非是希望孩子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等,这样的初衷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味用金钱奖励等物质手段来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方法却要慎用。虽然西方国家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获取相应报酬很正常,但是西方社会普遍有一个很浓厚的教育氛围,那就是很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和
对孩子劳动给予奖励应适可而止,标签:有效沟通技巧,http://www.kmf8.com

对孩子劳动给予奖励应适可而止

今年寒假,在翠华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郭路路(化名)一改往日的懒惰,很勤快地干起了倒垃圾、拖地板、擦皮鞋等家务活,并因此从奶奶那里得到了5600元钱“工资”。路路的家务酬劳已经超过了妈妈每个月4000多元钱的工资。(2月22日《华商报》)

高额家务 “工资”又一次触及到孩子做家务要不要付酬劳这一存在争议的话题。如今,在很多家庭里,孩子是中心,一切资源都向其倾斜,家长付出多少都嫌不够,疏忽了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 “宠”得孩子都很懒惰,有的孩子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也不知道该由谁来洗,当然就更缺乏主动分担家务的意识了。于是有的家长就像路路的奶奶这样,用物质奖励来 “鼓励”孩子做家务,出发点无非是希望孩子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等,这样的初衷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一味用金钱奖励等物质手段来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方法却要慎用。虽然西方国家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获取相应报酬很正常,但是西方社会普遍有一个很浓厚的教育氛围,那就是很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观念,德国还把孩子到一定年龄承担相应家务写进法律条文。家庭让孩子承担相应家务是告诉孩子:这个家不但是爸爸妈妈的,也是你的,你要承担责任。因此他们付给孩子的家务酬劳是偏重于对孩子劳动能力的认可,数目也与孩子的劳动成果大体相应,而不是作为调动孩子劳动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在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观念里,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不仅有按劳取酬意义上的“索取”,更蕴含着对自身价值的证明和饱含爱意的“奉献”。家务劳动本来就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当承担的义务,孩子虽然年龄尚幼,但其作为家庭成员,也该分担一些与他们年龄相称的家务活儿,不是必须要用额外奖赏的。不正当采用付酬劳方式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培养,孩子可能会为了酬劳才劳动,甚至没学会劳动倒先学会了讨价还价,成了钱的“奴隶”。尤其像路路奶奶那样,用高额金钱来酬劳孙子的简单家务劳动,会让孩子误认为赚钱很容易,以后理解不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样珍惜劳动成果的朴素感情。如果将来孩子变得“重资财,薄父母”,物化世间最宝贵的各种情义,用金钱来衡量一切,那将是多么的悲哀。

适当对孩子的劳动予以奖励无可厚非,培养美德意识可以投入些成本。但是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过程中,家长还是不该过多倚重金钱的作用。而应该率先垂范和传递对劳动的热爱,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通过带孩子亲身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能够捕捉到的典型事件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真正生发出热爱劳动的感情来。(成才)

孩子劳动为何"在园在家两个样"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吧!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幼儿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动手的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孩子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生活能力却越来越差了。

黄建梅/文

孩子劳动为什么“在园在家两个样?”

幼儿园的老师比较重视对幼儿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培养。孩子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他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值日生还要帮助端饭、端菜、抹桌子等,在幼儿园里,孩子显得很能干,  但在家里,孩子却变成了另外的样子,什么事情都要大人帮忙才能完成。家长经常向老师诉苦:“孩子在家玩具、图书扔得到处都是,每次都是我们收拾,真累啊!”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很勤快,在家却变成小懒虫?不是孩子不会干,而是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方面的观念和方法出了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

★“孩子大了自然会”;

★“孩子以后有出息,请个人来照顾他就行了”;

★“孩子小不懂事、越帮越忙。”

正确的观念:

★做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绝佳办法。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惬意。

★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表明:大肌肉、小肌肉的活动都或多或少与认知有关,也就是说:任何“工作”都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及早开始,教会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任何时候都不嫌过早。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体贴别人,与别人分工合作。

方法欠妥,表现在:

★包办代替: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把孩子生活起居的一切琐事都包办代替了,使孩子养成了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求全责备:当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服,却穿反了;穿鞋子分不清左右,洗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家长对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小缺点不能容忍,总是以成人的行为能力来要求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劳动训练step by step

1岁以内的婴儿,可以让他自己拿汤匙吃饭,拿拖鞋或递物品给大人,把玩具放进篮子里等。

2岁的幼儿可以让他擦桌子、练习洗自己用过的盘子、杯子,把家人的鞋子摆整齐,将垃圾丢进垃圾桶内等。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沟通技巧有效沟通技巧小学家长专区 - 沟通技巧
上一篇: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