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家长专区学习方法小学语文古诗词浅探» 正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浅探

[10-20 00:31:10]   来源:http://www.kmf8.com  学习方法   阅读:8105
概要: 【编者按】www.kmf8.com小学频道编辑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浅探”,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一、从“要你读”变“我要读”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因为《毛诗序》中说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永歌之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呢?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
小学语文古诗词浅探,标签:学习方法总结,小学生学习方法,http://www.kmf8.com

【编者按】www.kmf8.com小学频道编辑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浅探”,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一、从“要你读”变“我要读”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因为《毛诗序》中说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永歌之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呢?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我用这种方法教学了两年,感觉效果不错,现在我班的学生在古诗诵读方面兴趣很浓,并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二、体会意境,以诗传情

古诗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

例如,我在教《清平乐村居》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是这样品味“卧”字的:

1、反复品读这句诗。

2、看图观察想象小儿的神态、动作等。

3、让学生把“卧”换成“躺”、“趴”,想想有什么感觉。

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卧”的情境、“卧”的情趣。辛弃疾这首田园诗词的另类风格、另类情感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说明友人孟浩然赴行的地点时间。后两句写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长江水组成的景物画面。四句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友人辞别黄鹤楼,乘坐孤帆一叶,沿江东去的情景。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在这幅送别的实境里,我们见到了客人,没见到主人;读到别离的行动,没有读到一个字眼直述离恨另绪。但是,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孤帆、碧空、这楼台、江水,是景语,又都是情语。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景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呢?可以通过“孤帆”来品析:

www.kmf8.com

1、知道什么叫孤帆吗?

2、出示帆船点点的长江画面后诘问,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一条船吗?

3、那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

于是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有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在他眼里,茫茫长江上没有其他的船,只有朋友乘坐的这一只帆船。

孤帆,一只孤零零的船,让我们看到了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看到了他那怅惘的凝滞的眼神,看到了他郁郁难平的心潮。这个诗人的形象,是作品实境中所没有的,但又确实存在于诗句之中,存在于可见的实境之中的。如果不加以咀嚼,学生们怎能体会到离别的忧愁,远行的孤独呢?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

古诗词灿若繁星,我们要精心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

例如:在观看插图引入《清平乐村居》时,可让学生背诵高鼎的同名诗《村居》;当学生描述到“大儿子在田间锄草”时,可引导学生吟诵《锄禾》;当学生描述到“小溪里开满了荷花”时,相机引导学生吟咏《江南》。比如:我在执教白居易、张煌言、万俟咏《长相思》三首,还引入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加以对照。

例如: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带动学生学习另一篇诗作《春望》。

教学时,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的基础上,精选有关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我们要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诵读水平,同时让他们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意“,让古诗的魅力永放光芒。


Tag: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总结,小学生学习方法小学家长专区 - 学习方法
上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