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范文网心得体会观后感电影《张思德》观后感:一个普通士兵的人格魅力» 正文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一个普通士兵的人格魅力

[09-27 20:44:12]   来源:http://www.kmf8.com  观后感   阅读:8650
概要: 一位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普通战士,干的是警卫、开荒、烧炭等平凡的工作,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他,就是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中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的瞬间,穿越60载岁月。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热烈反响。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性中一些可贵的东西,是人人心中都有,但又人人都欠缺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一个普通士兵的人格魅力,标签:观后感范文,电影观后感,http://www.kmf8.com

 一位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普通战士,干的是警卫、开荒、烧炭等平凡的工作,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他,就是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中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的瞬间,穿越60载岁月。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热烈反响。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性中一些可贵的东西,是人人心中都有,但又人人都欠缺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感和疏远感,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当然,《张思德》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景仰和感动,更多的是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故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受过伤,立过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最低也是个连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  “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在旁人看来,张思德仿佛思想很简单,傻得可爱,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可他从没有去比同年入伍的战友谁提了干,谁升了职,而是同牺牲的战友比,比的是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在劳动比赛中,他有股子不服输的倔劲,一分钟挥锄五十下,用  “气死牛”的精神比回子警卫团的名誉,比的是争先创优的集体荣誉。在生活上,他总是一身打补丁的土布军装,许多时候还打着赤脚,吃几个红枣就乐在其中了,比的是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张思德以自己朴素的感情,纯真的真情,火一样的热情对待人民,对待同志。一个一言不发的孤儿,在他的热情关心下,对着他充满真情的喊出了爸爸。一个舍不得离开队伍的老炊事员,在他的热情关心下,又重新找到了家庭的温暖。一个不安心烧炭的年轻战士,在他的热情关心下,明确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重新焕发了工作热情。一个犯了错误的老乡战友,在他的热情关心下,认识了错误,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你看他无论是尝百萆,当人梯,修车胎,站车尾,还是下炭窑,帮老乡追猪,替战友捡球,无论是照顾炊事老兵,扶助烈士遗孤,还是向犯错误的同乡伸出援手,向开小差的战士捞琴道歉,正是这位不爱说话,爱打赤脚的小战士,他那种不计较个人名利、乐于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我们的心灵。毛泽东在为纪念他而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说: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打过仗、纺过线、烧过炭,无论是在前线当战斗员还是在后方当勤务兵,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切从党和人民需要出发,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他做警卫时,为了毛主席能按时到达会场,他长途奔波,及时取回汽车轮胎,修好汽车,保证主席按时顺利到达。在听说需要人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并且哪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为了确保中央机关的冬季取暖,他不怕苦,不嫌脏,主动要求去烧炭,并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在牺牲前的一句话“这里就是前线”,极好地表达了张思德同志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张思德是平凡的,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他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革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张思德是伟大的,亦如毛主席说的,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正是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化作了鼓励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以至于在他牺牲了几十年之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景仰。
    平凡的岗位,需要无私奉献,伟大的事业,需要永远“为人民服务”。


Tag:观后感观后感范文,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 观后感
上一篇:200*年思想汇报(张思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