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还要做的一件事,重读经典著作。包括国外的经典。上大学时读书,多当“仰读”,以为作家写的,必好;以为书上印的,必对。几十年人生经验、写作经历之后,再读经典作品,多当“俯读”,也能以挑剔的目光视之。偶尔,还能读出一些欠缺来。另外,更懂得了经典著作,何以为“经典”,拿自己的作品与之相较,知道缺了些什么。这叫“重读”,是“验读”,验证也。
(9)所谓“自由”读书,即一切随心。读有趣的书,读有益的书,有疑的书,读曾经想读未找到的书,读友人写出的书,读敌人的书。
(10)如此读书,难免书桌凌乱,各类书呈各种姿态。有读到几章,因故停读的,夹一纸条,伺机再读;有读了几页,又有另一书需翻,信手覆在那里的;也有正摊开桌上,觉得其中几句使人醒悟,需要随手摘出的;枕边有书,是送人入梦,或让人清醒的;厕中有书,是有益轻松排泄的。乱家中风景、乱我生活秩序者,惟书而已!每有家人清扫房间,总叮咛其凡物皆可动,只书不能动,乱就乱着,我知其乱中之治。如别人胡乱收拾整齐了,其实,反倒是乱了我的思绪。
(11)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一种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
(12)清人不敢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我则说:人生惬意处,恰在乱翻书。
6.阅读第(8)段,分别用二字词语依次概括作者阅读经典著作的三个阶段。(3分)
答:
7.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乱翻书”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8. 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
原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些年都吃过什么饭一般。西餐中餐,山珍海味,青菜鸡肋,白水煮粥,吃得满腹杂物,有消化了的,也有消化不了原物退回的。
改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些年似乎什么书都读过,有理解吸收的,也有全部忘记的。
答: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阅读也并非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最好还是有大致的计划,而且是取法乎上,以经典的阅读为主。经典毕竟和我们有些历史的距离,青少年可能不太习惯阅读。但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那些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打个比方,经典是我们的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我们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现在的诱惑太多,读书还真的需要一些毅力。那些流行的消闲文化,包括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往往都比较能吸引人,正处在成长过程年轻人只有尽量把持自己,不是被动的卷进流行文化,才能培养比较纯正的阅读口味和习惯,使自己保持一种真正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请根据文章或提供的材料,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当前我们可以“乱翻书”吗?为什么?
答:
www.kmf8.com
(二)(17分)
童年 方敬
⑴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记忆里的一种装点。
⑵一颗老年人的心,善良又温和的,与一个小孩子的热情融汇在一起,与年龄的距离间,闪烁着爱的光辉。外祖和平的目光与喜悦的容颜,都使我觉得充实。在想象中他的存在是超凡的,他主宰着我的心灵,我有点傲岸,且只知道阳光和温暖,乐居在他爱的境域里。他说我是他纯净的快乐和慰安。这种心灵的密合永远表现着爱的伟大。(评注示例:“乐居”一词表现了我沐浴在外祖的爱的光辉之中的愉悦和充实。)
⑶我是他家里的一位常客,一住就很久。(A)于是,我可以听到他的一位女邻居说:“这孩子简直不想家了。”我羞涩地笑着。于是一位和善的老邻人又问了:“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
⑷外祖也喜欢到园子里或者户外去走走,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而他的拐杖呢,一根乌杨木做成的,黑油油的,有雕着龙头的把手,常挂在圈椅的靠背旁,这支精制的手杖是经过他的细心的筹思和选择的。在他所有的用具中,他最看重这个。以热烈的请求,我曾被允许拄过它几次,持着它的腰身,自己假装一个老人,躬着背,咳咳吐吐。(B)对于老人的东西,我总是那样喜爱,因为他们不仅激动我的情感,还引起我丰富的想象呢。
⑸我们在园子里,慢步走着,在茂叶下,花径间,外祖指着他亲手种植的花木给我看,又说又喜欢。他最爱兰草,兰草是栽在瓦盆里,放在石台上。我们走出园门,看看天色和远山,岑寂使我们的心情静止于欲暮的景色中。于是两人选了一块石板坐下了。“你还是那样健旺。”一个荷锄的农人走过了。“呃,你们今年的收成很好吧?”“可以过活了吧?”
⑹归途上外祖似乎有点倦意,我则想着,想把潜伏在心里很久的希望说出来。我凝视着他的眼珠和白须,它们像欠了我一个回答似的。终于我耐不住沉默了。
⑺ “外公,不用那个拐杖吧。我牵你还好得多。”
⑻ “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
⑼ “等我将来老了我再用它吧。给我吗?”
⑽ “是的。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
⑾我怎样愿意离开他呢?祖孙两人互相倚扶,在生活上表示一点诚挚与热心。但是,家里三番两次派人来接我回去,我用各种方法拒绝,最后就是躲藏也无用了。老仆人带来父亲的严厉言辞,我是最怕父亲的。外祖在我耳边说了很多的话,亲热而又慰安的。终于老仆人带我上道了。(C)外祖送我到一个土坡前,每次送行的终点,我上坡过桥,怕回头看:只使我心酸,从背后传来的他凄凉而又温和的声音:“下回同妈妈一块儿来吧。”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⑿从外祖家里回去,我没有一次是空着手的,也许带走的是一个古瓷水盂,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海螺。我衷心地喜爱它们,好好地保存着,在一个黄木匣里。真的,我不忍提到时间的冷酷,很多年过去了,这些小小的玩意儿,无一不是引起我悲思和怅惘的来源,然而我愈加爱惜它们。没有它们,我会与辽远的昔日更生疏了。自然,我尤其不会忘记那只拐杖,那现在使我感到阴暗与凄凉的,它后来落到我舅舅手里,随着他过了一些寂苦的岁月,现在又成为我舅母的伴行者了。在灯光下,在寂静的时候,我常感悲哀于幼时与外祖的预约,好,让我为孤独的舅母的健康祝福吧。
- 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