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模拟题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正文

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05-18 21:32:34]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语文模拟题   阅读:8143
概要: 10.第(4)段中“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这句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3分)答:11.说说你对文中外祖说的“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12.联系语境,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答:13.请从画线句子中选一处(填序号),参照示例,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作简要评注。(4分)句子: 评注:14.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我”为什么尤其不能忘记那只拐杖?(4分)答:三、古诗文阅读(27分)(一)(4分)夜上受降城①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15. 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 的特点。(2分)16. 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二)(11分)(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2017届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标签: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http://www.kmf8.com

10.第(4)段中“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这句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3分)

答:

11.说说你对文中外祖说的“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12.联系语境,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

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答:

13.请从画线句子中选一处(填序号),参照示例,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作简要评注。(4分)

句子:         评注:

14.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我”为什么尤其不能忘记那只拐杖?(4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4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

15. 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       的特点。(2分)

16. 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二)(11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皆生寒树   (4)互相轩邈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19. 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来写。第(1)段中“       ,       。”总括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       特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的       特征。(4分)

(三)(12分)

执泥绘像

歙①俗多贾②,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③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④,乃至冠裳履綦⑤,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⑥话畴昔⑦,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⑧,乃惬然阿⑨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①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②贾:指经商或商人③秦陇:秦州、陇州。 ④皤(pó):白。⑤綦(qí):鞋上的装饰。⑥亟(qì):多次。⑦畴昔:往昔。⑧颠末:始末。⑨阿:惊讶声。

上一页  [1] [2] [3] 


Tag:中考语文模拟题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模拟题
上一篇:2017年3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