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
一、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xx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我校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各项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坚持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学校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坚持党委领导,全员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3、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稳定、法治、公正、有序的校园,敬业、厚学的校园,尚文、崇德、宽容、协调的校园,成为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田园、精神的家园和生活的乐园。
二、工作目标
(一)、深刻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建设和谐校园意义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社会文明的源头,是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科学思想、开创文明新风之地。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把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并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学校具体工作中。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推动学校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学校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有利于实现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2.建设和谐校园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
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全面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1、办学以教师为本。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兼具学识与人格魅力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分配政策,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努力构建出人才、出成果的良好工作环境。要根据专业需要,加大对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重点资助有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支持他们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出国访学进修、承担科研开发任务等。要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为广大教师排忧解难,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努力营造一个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
2、育人以学生为本。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及时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改善服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为目的,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质,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全员教育、全员管理、全员服务、全员育人的氛围中更好地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发展各自的专业优势、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诚实做人、善待他人、关爱社会与自然,培育良好的人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科学规划校园建设,着力美化校园,营造校内生态园林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融通,充分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构建生态校园、人文校园。
1、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和谐学院、和谐处室、和谐窗口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着力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强化管理、因势利导,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2、弘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并将其渗透和融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中,逐步形成爱国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教、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逐步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逐步形成求真务实、志存高远的良好校风。要精心培育文化品牌,重点推出一批以“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理论文章、宣传报道、艺术作品,引导广大师生用和谐的思维推动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局面。
3、以节能、节水、节材、节粮、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降低办学成本为目标,强化节约意识,健全节约制度,建设节约文化,建立节约长效机制。要通过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和建设节约型校园专题网站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树立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良好意识和厉行节约的责任感、使命感。
- 建设和谐校园工作计划
- › 建设和谐校园工作计划
- ›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农村
- › 建设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学生倡议书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建设和谐校园工作计划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建设和谐校园工作计划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建设和谐校园工作计划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建设和谐校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