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快速浏览课文,能准确搜集到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www.kmf8.com
(一)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鱼鳞( ) 棉絮( ) 峰峦( )
点缀( ) 崩塌( ) 弥漫( )
晕圈( ) 轻盈( ) 一霎间( )
2、解释下列词语。
峰峦:
预兆:
轻盈:
弥漫:
一霎间:
姿态万千:
3、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 1、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3、学生到黑板批改。
4、学生把纠错后的内容书写巩固。
(或者学生出题,学生换做)
参考答案:
1、 lín xù luán
zhuì bēng tā mí
yùn yíng shà
2、 峰峦:山峰和山峦。
预兆:事前显示出来的迹象。
轻盈:形容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3、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二)明确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
学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学生:介绍自己获得天气情况的主途径。
学生:讨论并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 ›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3
- › 《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1
- › 《看云识天气》教案20
- › 《看云识天气》教案19
- › 《看云识天气》教案21
- › 《看云识天气》教案22
- ›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2
-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7
- › 《看云识天气》教案23
-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 › 《看云识天气》教案24
- › 《看云识天气》教案25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