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历史辅导资料初一历史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 正文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

[10-20 00:28:5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8193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2.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二、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1.讲述法。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讲述法应是最主要的方法。2.重点分析法。对于一些理论性的内容,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等,应采用分析法。3.图示法。为了克服经济史内容枯燥的缺陷,适当采用图示,可以增强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标签:初一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讲述法应是最主要的方法。

2.重点分析法。对于一些理论性的内容,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等,应采用分析法。

3.图示法。为了克服经济史内容枯燥的缺陷,适当采用图示,可以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4.活动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计算机

2.课堂活动的相关道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

钱塘江怀古

袁 枚

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

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同学们,袁枚的这首诗里包含着一个神话故事,即“钱镠射潮”。这个故事怎么来的呢?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的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了富庶的农业区。百姓受到海塘带来的好处,编出“钱镠射潮”的神话,说海潮奔腾而来时,钱镠用五百名壮士,将三千多支竹箭射向潮头,海潮带着满身的箭伤乖乖退去,此后再也不敢来了。海塘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潮水冲击,直到清代还有一部分堤坝屹立在岸上。那么,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为什么吴越能修筑海塘?江南地区在五代和五代以后有什么重要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

[板书]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下的内容。从中先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生甲: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生乙:这一时期自然条件南方要优于北方。

生丙:政府的鼓励提倡。

生丁:北方受战乱破坏,南北差距拉大。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把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概括为:①为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优越的自然条件;③政府鼓励、扶植三点。

(同时板书:①北民南迁,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政府扶植)

[教师讲解]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历史上,南方经济的发展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还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才得以最后完成。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的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政治和经济的重心相一致,都在北方。直至三国时期,虽然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孙吴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巴蜀地区也由于没有大的战争而维持了繁荣局面,但曹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超过吴和蜀,这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上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移,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大量被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之区。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封建经济地域至少扩大了一倍。但到安史之乱前,北方经济总的来说仍占一定优势。从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经济重心已不可逆转地移到了南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南宋时期,因为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因此宋王朝的财赋主要仰给于南方,故把南方作为立国之本。

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板书]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引导]下面还是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生甲: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生乙: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生丙: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把以上三点用板书形式表示)

[投影显示]

《耕获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第5课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