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8354
概要: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分三个环节,即“走进苏轼感悟苏轼与苏轼同行”,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篇小品散文“词约义丰”写作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教学难点】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教学用具】多媒体、月夜图片、苏轼相关背景资料及诗句【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给出一段苏轼的相关介绍,要学生猜猜这位人物是谁。师: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标签:初三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分三个环节,即“走进苏轼----感悟苏轼----与苏轼同行”,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篇小品散文“词约义丰”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

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月夜图片、苏轼相关背景资料及诗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

给出一段苏轼的相关介绍,要学生猜猜这位人物是谁。

师: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二、走进苏轼,感悟苏轼

1.整体阅读把握全篇。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www.kmf8.com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4)学生齐读。

(采用自由读、指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寻友赏月。(课件展示)

请学生齐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部分,探究:

(1)在那样一个初冬之夜,苏轼本来是想脱了衣服睡觉的,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夜游的兴致?你发现哪一个词语能够表现苏轼当时夜游的兴致很高?你能读出这种喜悦、兴奋的感觉吗?除了“欣然”一词外,这段话里还有哪些字词也能体现苏轼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念、遂、寻、亦”,从中体会苏轼喜悦、遗憾、急切、兴奋的心理变化。)

(2)请学生带着上述情感再次朗读上文。

(以朗读感受苏轼当时这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

(3)好景要慢慢赏,苏轼和张怀民是怎样赏月的?你从这句里读出了什么?哪个字能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从“步”字理解这对友人漫游的悠闲。)

(4)出示背景材料。(课件展示)

公元1079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 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至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流放。

探究: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中,当时的苏轼可能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猜测出“郁闷、悲凉”等情感,以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从而进入下一环节。)

3.庭中月色。(课件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2)品析: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中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引导学生从文字背后品味出月色之清,月色之浓。)

(3)请学生齐读这一句。再去掉“盖”字再读。

(引导学生读出月色的清丽,读出苏轼赏月时的忘我境界。用想象使学生融入到这月的境界。)

(4)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眼中的美景又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并再次朗读这句。

(再次朗读以读出月色的空明澄澈,读出苏轼的宁静、喜悦。)

4.月下抒怀。(课件展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探究:在那样一个初冬的夜晚,是不是任何人都像苏轼和张怀民一样有此雅兴从容赏月呢?(引出“闲人”,和学生一起理解“闲人”的多重内涵:清闲之人,悠闲之人,闲雅之


Tag: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