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思路”通过学习是学生可以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知道“工农武装割据”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复习内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复习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复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自主学习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
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发展:根据地开展_________,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从1930年起,毛泽东、_________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表理解一些重要结论。
事件 时间 内容/结果 影响 认识 联系
南昌起义 8.1 失败 第一枪
三开始 俄国城市
中心革命
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 武装
斗争
八七会议 8.7 清算陈右倾
确定两方针
决定秋起义 指明方向 做出
决策
秋收起义 8底 城市受挫
改向农村 工作重心开始
转向农村 贯彻
决议
土地革命 10月 打土豪
分田地
废剥削 调动了一切
反封建因素 民主革命
中心任务
二.红军长征
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
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革命_________。
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_________。
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合作探究
探究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阅读教材和材料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
材料二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 ──摘自《秋收起义》
(1)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
2、阅读教材,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3、根据以上所学,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探究二:红军长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坚无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孙翠萍《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联系》
材料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请回答:
(1)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央红军渡过的三条主要大河及战果。
(3)根据材料二概括的长征精神,试各举一例说明。
(4)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检测:
1.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影响 B.北方是军阀统治的中心
C.近代革命是从南方开始的 D.红军的领导人主要是南方人
2.毛泽东说:“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①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 ②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③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最坚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发生的变化有
①活动中心从南转向北 ②自身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工作重心从城市走向农村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4.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进攻与经济封锁
C.动员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
- 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思路
- ›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寒假作业
- › 高一历史寒假练习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高一历史寒假基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一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二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三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一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二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材料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思路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思路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思路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