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正文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834
概要: 【摘要】“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本文为大家整理了相关高一历史教案材料,希望多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要求】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过渡时期(1949-1956)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2、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3、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内容: “一化三改造”/“一体两翼”: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标签:高一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摘要】“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本文为大家整理了相关高一历史教案材料,希望多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要求】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

【知识梳理】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过渡时期(1949-1956)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2、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3、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

内容: “一化三改造”/“一体两翼”: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 实践(1)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①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农 业--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①内容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政策:和平赎买)

②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心任务。)

④局限: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遗留了一些问题。

5、政治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底至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

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1956年)

(1)主要内容

①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②基本矛盾: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意义:中共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出现的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概况: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影响:①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

②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③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4、调整:八字方针

(1)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

5、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

曲折发展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三、“十年动乱”(1966-1976)中的国民经济——劫难

1、原因:“左” 倾错误膨胀,干扰了国民经济建设。

2、“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的表现:

3、周恩来和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

4、“文革”的影响

(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

【合作探究】

1、列举1956—1966年,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与失败。

成功: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③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

失败: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2、“文革”十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①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④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

( B )1、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 )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 D )3、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1] [2]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历史辅导资料 - 高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高一历史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