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文言文赏析古诗词语言艺术» 正文

古诗词语言艺术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8351
概要: 本文主要是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古诗词语言艺术”文学参考资料,对充实高中学生文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古诗词语言艺术语言是诗歌表达的物质载体。读懂一首诗,最紧要处是先弄通它的语言。古诗词对语言层面的考查,通常着眼于句子构成中关键字的理解、整篇诗词的语言艺术风格等。解读此类题时,我们要将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与诗词的主旨立意进行深度沟通,梳理个体字词、整体语言风格与诗情抒写方面的关系。当语言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时候,它的灵动变幻、活泼热烈,就显示出独到而别具内涵的特质,我们也完全可以遵照此种规律攀上诗词语言的高峰,体味古典诗词诗情画意的恒久魅力。备考方略一、炼字的艺术所谓“炼字”,就是对语言进行锤炼,从字词的海洋里挑选出最准确、最鲜明、最具个性的词语来对诗词意境进行描摹或情感抒发。朱光潜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他所说的“咬文嚼字”,某种程度上就是“炼字”。“炼字”并无定法
古诗词语言艺术,标签: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kmf8.com

本文主要是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古诗词语言艺术”文学参考资料,对充实高中学生文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古诗词语言艺术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物质载体。读懂一首诗,最紧要处是先弄通它的语言。古诗词对语言层面的考查,通常着眼于句子构成中关键字的理解、整篇诗词的语言艺术风格等。解读此类题时,我们要将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与诗词的主旨立意进行深度沟通,梳理个体字词、整体语言风格与诗情抒写方面的关系。当语言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时候,它的灵动变幻、活泼热烈,就显示出独到而别具内涵的特质,我们也完全可以遵照此种规律攀上诗词语言的高峰,体味古典诗词诗情画意的恒久魅力。

备考方略一、炼字的艺术

所谓“炼字”,就是对语言进行锤炼,从字词的海洋里挑选出最准确、最鲜明、最具个性的词语来对诗词意境进行描摹或情感抒发。朱光潜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他所说的“咬文嚼字”,某种程度上就是“炼字”。

“炼字”并无定法,数词、动词、形容词都可“炼”。一般来说,古诗词中出现活用字、叠词、倒装句等,其特殊处皆可入“炼”。对诗词中“炼字”的考查,命题形式往往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最传神的字”,或是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好处在哪里。解答时,我们可以先说说该字的字面义,再放回原文进行分析,指出该字对于意境渲染、情感抒发或主旨阐述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如温庭筠《商山早行》诗“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明”字原是“明亮”意,这里转化成“照亮”意,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枳花照亮驿墙,借以衬托黎明前的昏暗,突出出行之早。再如王勃诗《郊兴》:“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以“湿”字形容“光”,以“疏”字写“影”,别出一格。王勃的意思是春雨时短,花上犹见润泽,写出花之精神;风停影静,花枝间现出点点斑驳之光,愈见其疏。二字皆从生活常态着眼,写得婉转美妙,诗味盎然。

备考方略二、把握风格

成熟的作家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反过来说,作品的风格往往又会成为作家的创作标签。风格者,即是作家创作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独具个性风采的情调、格韵,是作家作品表现出的最富内涵的艺术特色。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千变万化,我们可以大致从两个角度进行记忆分析。其一,从作者角度评析。比如杜甫的语言风格就是“沉郁顿挫”,就是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而在所绘画面上透露出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无比悲凉的基调。如杜诗《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眼前所见秋景的无限悲凉,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遭际的痛苦述说和悲愤感慨。陶渊明的诗歌是平淡自然(朴素平易,绝无雕琢),李白的诗歌是洒脱飘逸(想象瑰丽,豪迈奔放),白居易的诗词是通俗直白(语言浅近,易为人知),李商隐则是工丽绚烂(辞藻华美,讲求对仗)。其二,从作品题材角度评析。如山水田园诗,风格是清新、自然、朴素;边塞诗则粗犷豪迈,雄浑奔腾;咏史诗则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当然,诗人的写作风格有时是多样的,会因一时之情、之境之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东坡虽号为豪放派词宗,但其词却多有婉约之作,不可一概而论。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气势,也可表现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愁肠百结。解答此类题时,要先用相关术语概写出其总体风格,然后结合诗词句子进行形象解说,阐明此种风格对于其形象、情感与主旨表现的效用。比如李白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天真稚气之趣,也表现了月之形态、光泽、色彩,不尚雕琢,有自然之态。

备考方略三、抓住诗眼

古典诗词有“诗眼”“词眼”之说。这里的“眼”,并非局限于开篇处,凡能对诗词主旨有揭示、概括效用的文字,皆可称其为“眼”。诗眼与炼字不同。能够构成全诗线索、体现全诗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的,是诗眼;能够使某句显示生动之趣、极言其情感意蕴之美的,则是炼字。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写出春到江南的盎然生机,而其主旨在于“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本意是思归,故“绿”字仅是炼字;而李白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闻折柳”,是勾起故园之思的关键,也是对主旨表达的有力提示,就是诗眼。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品味,看其在拓宽加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这类题目考查时往往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读时,我们先说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再谈谈该词在诗词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比如林逋词《点绛唇》:“金谷年来,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全词都是围绕一个“乱”字展开:园中春色因无主而尽显乱色;落花满地,与烟雨浑然而乱;长亭傍晚送别离人,心绪因别而纷乱不已;前路芳草萋萋,看不尽东西南北路而乱。“乱”字沟通了眼前景与心中情,可谓“词眼”。

[1] [2]  下一页


Tag:文言文赏析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文言文赏析
上一篇:“鼻”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