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几多“情境”几多忧——反思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正文

几多“情境”几多忧——反思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10-19 12:14:49]   来源:http://www.kmf8.com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阅读:8699
概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在坐小火车!生2:我发现还有小朋友在玩碰碰车! 生3:我发现远处还有小朋友在划船! 生4:我发现那边还有小朋友在乘坐过山车! 生5:我发现还有小朋友在骑木马!生6:我发现那边有一群小朋友在走路,我猜他们可能是去划船的!……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们只顾着自己欣赏动画,说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事物,毫不领会教师要大家说说近处一些小朋友围着圆桌吃东西的用意。而教师却只在肯定声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期待着学生们能尽快说到自己的教学点子上去。【反思】听着听着,笔者不禁纳闷了: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其实,在出示情景动画后,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近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一共有几桌?每桌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可以怎样求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呢?就可以顺利进入预设的教学流程了。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一个更加重要的身份进入课堂??“导游”,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引导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着孩子们进入到这个那个的知识王国中探寻、体验、交流、创造。决不能和孩子们一起都沉浸在情境的陶醉之中,
几多“情境”几多忧——反思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标签: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kmf8.com
  生1: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在坐小火车!
  生2:我发现还有小朋友在玩碰碰车!
  生3:我发现远处还有小朋友在划船!
  生4:我发现那边还有小朋友在乘坐过山车!
  生5:我发现还有小朋友在骑木马!
  生6:我发现那边有一群小朋友在走路,我猜他们可能是去划船的!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们只顾着自己欣赏动画,说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事物,毫不领会教师要大家说说近处一些小朋友围着圆桌吃东西的用意。
  而教师却只在肯定声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期待着学生们能尽快说到自己的教学点子上去。
  【反思】
  听着听着,笔者不禁纳闷了: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
  其实,在出示情景动画后,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近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一共有几桌?每桌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可以怎样求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呢?就可以顺利进入预设的教学流程了。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一个更加重要的身份进入课堂??“导游”,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引导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着孩子们进入到这个那个的知识王国中探寻、体验、交流、创造。决不能和孩子们一起都沉浸在情境的陶醉之中,而忘却了自己所负担的职责和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呢?
  ▲情境目标要多元化
  情境目标的多元、整合指的是创设一个情境,使得这个情境成为问题的发生地,问题解决的支撑点。它可以作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线索,既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调动学生内部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
  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始,教师呈现一幅情景图,有四个班的小朋友,各班人数分别是:二(1)班42人,二(2)班33人,二(3)班28人,二(4)班25人。他们要乘船去鸟岛秋游,船身上写有“限载67人”。
  教师问:“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因为情景图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提问:“你觉得他们该怎样乘船?”
  这个情境的功能:(1)要乘船,关于学生人数的计算就有必要性,赋予算式操作的意义。(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方法。(从两个班乘一艘船比较合适,会不会超出67人。)判断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否可行。(3)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多样化。(在讨论中,学生提出新的策略,即:如果有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超过67人,可以让多出的人和另外两个班的学生一起坐。)(4)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意识。(船身上的“限载67人”被很多学生忽视了,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渗透。)

  www.kmf8.com
  ▲创设情境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内容为纲。
  有些教师把情境作为一个环节来设计,而不是作为教学手段来考虑,经常为一堂课没有用“情境”而感到不安,为一堂课过于朴素平实而感到羞涩。还有些教师特别热衷于“经典情境”的使用。如“圆的认识”教学时,把车轮造成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等,让学生探究讨论,这是一个十分精彩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解释。然而在一年级初步认识圆形时,就有教师运用该情境,学生看了课件后哈哈大笑,至于教师提出的“合不合适?为什么?”等问题,学生不可能理解或解释。创设情境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不为情境而情境,不要盲目而一味地追求情境。
  1、要因人设境。在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的本身魅力,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因材设境。即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引入,对于一些不必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如教学《倍的认识》,课始,就呈现两行小棒(3根,6根),让学生说说两行小棒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说出两行共有多少或两行相差多少。如果学生不了解“倍”,教师可以直接点出,当两行相比时,还有一种说法:“下面一行的根数就是上面一行的2倍。”既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又给出“倍”这个概念,让学生明白“倍”是两个量相比较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倍”这样固定的数学概念,凭着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是出不来的。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往往是从超市或菜场开始,以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其实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以至于一看到人民币,马上就联想到商场,已充分体验了人民币的重要性。所以就不需要创设特定情境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情境在思维要求上要有挑战性。
  挑战性是指向学生思维、创设的情境含有丰富的信息,需要学生分析、选择,以提取相应的数学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或任务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压力,要求学生积极检索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够得以解决。
  问题情境要能创设矛盾冲突,要让学生而智慧受到挑战。学生在面临挑战时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量,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样,活动也不是机械的活动、被动的参与,而是需要外部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下面是从《图形的拼组》一课中《做风车》活动情境的两种实施情况。
  活动情境(一)“做风车”
  1、教师演示,用一张正方形的纸,通过剪、粘、固定,做成风车。
  2、教师吹风车,风车转。提问,成为什么图形了?
  生:圆形。
  3、师: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圆,可以怎样做风车呢?(不需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先把圆形剪成正方形,再按照老师的做法制作风车。
  4、师:怎样把圆形做成正方形呢?(请一生演示)
  5、全班学生动手做风车。
  活动情境(二)“做风车”
  1、教师示范做成风车。提问:如果老师吹风车,风车动起来后会成为怎样的图形?
  教师把风车举向前方的同学,请一生吹气。学生兴奋地叫着:“圆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教学案例反思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上一篇: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前行——也谈数学课堂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