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课改探究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正文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0-19 13:11:50]   来源:http://www.kmf8.com  课改探究   阅读:8533
概要: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全国各地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纷纷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研究课、实验课和观摩课活动。近几年笔者也参加了不少各地举办的课改观摩活动,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比较大:教学方法从原来的“灌输式”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从原来的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生活(原教材)到学生身边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手段发展到现代化(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等;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但每次活动对笔者都有很大的冲击:一方面觉得观摩课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也使笔者得到启发;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两种教育思想即新“课标”、新理念与传统教育思想在课改中像似难以“和平共处”。难道新理念与传统教育思想格格不入?难道继承、发展、创新就丝毫没有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问题,还是执行者在理解、操作上的问题?随着本地区课改的实施,上述观摩课中的某些问题在本地区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否取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在各地开展的研究、观摩课中,教学手段全都是“清一色”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原惯用的小黑板、挂图、卡片、投影仪、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kmf8.com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全国各地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纷纷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研究课、实验课和观摩课活动。近几年笔者也参加了不少各地举办的课改观摩活动,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比较大:教学方法从原来的“灌输式”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从原来的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生活(原教材)到学生身边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手段发展到现代化(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等;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但每次活动对笔者都有很大的冲击:一方面觉得观摩课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也使笔者得到启发;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两种教育思想即新“课标”、新理念与传统教育思想在课改中像似难以“和平共处”。难道新理念与传统教育思想格格不入?难道继承、发展、创新就丝毫没有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问题,还是执行者在理解、操作上的问题?随着本地区课改的实施,上述观摩课中的某些问题在本地区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否取代原有的教学手段
  在各地开展的研究、观摩课中,教学手段全都是“清一色”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原惯用的小黑板、挂图、卡片、投影仪、录音机等全都不见了,好像给听课者发出一个信息,今后的课堂教学非得用多媒体不可(其实有的地区教研部门就有不成文的规定,在课改观摩课或评优课中必须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它的优势(很多文章已阐述),但问题也很明显:课件制作费时,成本高,且大部分一线教师目前还不会制作课件,操作也不够熟练并经常出错,同时有它的局限性(受电的制约)。笔者在前两年参加省举办的教学科研培训班中就尝到了使用多媒体的苦头,原定下午开始的两节观摩课,由于学校突然停电,使参加培训的五百多名教师整整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像类似的问题在近几年的观摩课中也屡见不鲜。现代信息技术在今后数学课程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课标》要求大力开发课程资源的内容之一。但《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也特别提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上模拟‘倒沙子实验’,以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01页]《数学课程标准》又在第64页第二学段(4~6年级)“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从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是课程资源的内容之一,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又是信息技术中的一部分,更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它绝不可能取代所有的教学手段。另外,目前只把它仅仅定位在“辅助”层面,应用时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笔者认为还必须适时、适度、适量。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长处、短处、局限性和不同的功能,我们要扬长避短,物尽其用。同时,教师在选用教学手段时必须根据花时少、成本低、效果好的原则进行选择。
  二、“口头”练习能否取代“笔头”练习
  有人说“口说百遍不如手写一遍”,这说明动笔书面练习(以下称笔头练习)的重要性。然而,在当今教改观摩课中以口头练习取代笔头练习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上台板演少了甚至消失了,布置课堂作业这一环节也取消了。教师们在巩固练习中大多采用口头练习,让学生讲结果、讲思路、讲方案……看起来热热闹闹,就像语文课中的讲读课。其实,在这热闹的背后谁都明白这种练习的效果(得到练习只有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学生在作观众、听众),但奇怪的是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蔓延。这暴露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重模仿,轻创新;重形式,轻实效;重跟随,轻反思;在学习《课标》时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层次,而缺乏对问题深层次地思考、理解。我们知道数学课是以练习为主线,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一般以笔头练习为主。笔头练习的面广,而且教师能发现学生个别做错和普遍错误的原因,便于教师讲评。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评,明白自己是否有误及做错的原因。尤其是学生上台板演,教师能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练习,正误一目了然,既能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练习应该加强而不应消失。课堂作业既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了解、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这一环节不能取消或留在课后,应尽量在课内完成,尤其是中、低段年级。《课标》在P72、P73“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中指出“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由此可见口头练习只迎合众多评价中的一种,也是练习方式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口头练习是无法取代笔头

  www.kmf8.com 练习的。
  三、开放题练习能否取代封闭题练习
  开放题的教学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对于开放性的问题,《课标》在各学段“教材编写与建议”中提出:还可以适当提供或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目前开放题的教学已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这是课改的一大成果,但在各地观摩课中,也出现片面使用或滥用开放题的现象。如2002年在南昌举行的“华东六省一市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中,除了一节课以外,其他14节课均有开放题练习,其中“百分数应用题”一课把巩固练习中的三道题全都设计成开放题,这种以开放题练习取代封闭题练习的做法是值得探讨的。众所周知,开放题与封闭题有着不同的功能(目前普遍认为开放题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封闭题是着重落实“双基”)。如果课堂练习都以开放题练习为主,请问“双基”如何落实?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如何继续得到保持?《课标》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弥补原“大纲”的缺陷,更无取代的含义。为此,笔者认为在课堂练习设计时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同时还应遵循层次性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练习层次中一般设计封闭题为主以落实“双基”。在综合、发散练习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可适当进行开放题练习。另外,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也应把握“度”的问题,即一节课开放题不宜过多。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处理好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必须继承、发扬、光大,传统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必须保留或加以改进,不能全盘否定,不能走极端化道路。课改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我们需要用改革的思想理智、冷静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

 
Tag:课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教学 - 课改探究
上一篇: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