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我对班级管理自主化的认识与实践» 正文

我对班级管理自主化的认识与实践

[10-20 00:45:03]   来源:http://www.kmf8.com  班级管理   阅读:8295
概要: 其次,班级自主化的具体实施: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离不开团队精神。缺失了集体意识的班级是算不上班集体的。而班集体的核心是班级文化。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或者说班级形成),大致需要5个因素:www.kmf8.com1、有方向正确的奋斗目标。2、制度保障。3、团队领袖(集体领导核心)。团队领袖既可以是个人(班主任或班长、团支部书记),也可以是组织(如班委会)。4、组织活动。5、正确的集体舆论。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有了这五个标志,才算形成。其中目标是方向,制度是保证,领导是核心,活动是动力,舆论是灵魂。班级文化建设(班风建设)是反映班主任能力和价值取向的最好标尺,也是区分优秀与卓越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级管理自主化,重点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自主化。(一)班级文化建设之一——培养班级认同感。其基本目标是:建立班级规范、消除学生对班级环境的陌生感、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班级,初步树立班集体观念,使学生在精神上有一种归属感。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有四项(假定从高一年级开始):一是教育学生熟悉和知晓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基本要求。二是建立健全班级协调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三
我对班级管理自主化的认识与实践,标签:小学班级管理制度,http://www.kmf8.com
其次,班级自主化的具体实施:
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离不开团队精神。缺失了集体意识的班级是算不上班集体的。而班集体的核心是班级文化。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或者说班级形成),大致需要5个因素: www.kmf8.com 1、有方向正确的奋斗目标。
2、制度保障。

3、团队领袖(集体领导核心)。团队领袖既可以是个人(班主任或班长、团支部书记),也可以是组织(如班委会)。

4、组织活动。

5、正确的集体舆论。
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有了这五个标志,才算形成。其中目标是方向,制度是保证,领导是核心,活动是动力,舆论是灵魂。
班级文化建设(班风建设)是反映班主任能力和价值取向的最好标尺,也是区分优秀与卓越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级管理自主化,重点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自主化。
(一)班级文化建设之一——培养班级认同感。
其基本目标是:建立班级规范、消除学生对班级环境的陌生感、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班级,初步树立班集体观念,使学生在精神上有一种归属感。
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有四项(假定从高一年级开始):一是教育学生熟悉和知晓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基本要求。二是建立健全班级协调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三是制定班级公约或者班级管理办法;四是引导学生进行学段转换。
就第一项工作而言,往往在学校的军训期间要完成。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学校政教处的教育宣传或者印发到班级的入学教育材料来完成。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项工作是起始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师生第一次交锋,抢占先机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好多班主任并不特别重视这一项工作,往往把学校规章制度和基本要求的教育流于形式,从而为后来和学生产生各种矛盾埋下祸根。
第二项工作便是很快确立班级机构。这时候,因为师生的陌生,最好由班主任指定,但一定要注意说明它的临时性,而且最好不要委以职务,考虑设立一个三人小组(或者五人小组),由三个人共同执行班干部角色。如果直接指定班干部,会对后续很多工作不利,同时开学初也不利马上进行选举班干部,因为学生彼此不熟悉,如果进行选举,则可能出现来自同一学校的学生形成小团体,占有班干部位置。
第三项重要工作便是形成班级公约或者班级管理制度。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会专门指导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有三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班级管理制度不能违法和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二是适应性原则,即班级管理制度有符合班主任管理风格,同时也要适合班级实际。比如一个女生比较多的文科班和一个女生特别少的理科班相比就有很大的差异;三是灵活性原则,即班级管理制度要为今后的修订留下空间,也要为班主任灵活处理问题提供合法依据,班主任最好不要被班级管理制度所累所困。
第四项工作时间跨度比较大,但也非常重要。好多学生进入新班级后,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刚开学时,总会产生一种怀念旧集体、排斥新班级的思想。有时候,可能会表现在人际交往上的小圈子现象。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培养起对新班级的认同感,则又可能使班级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也许班主任最后只好走马灯似的换班干部以平衡各股势力,这样就与班级管理自主化相去太远了。这里特别强调学段转换的问题,是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新的环境有新的要求,都是因为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的追求。为了新的目标,我们需要适应和融入新的集体。背离班级则会几败俱伤,融入班级则会是多赢局面。从而促使学生尽快地从旧集体的影响走出来,开始认同新的集体。
当然这四项工作的基本完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不会给班主任太长时间的过渡,所以班主任还要考虑如何高效地、迅速地完成这些工作。
2007年8月,我接手一个高二文科班建设,女生40人、男生32人。分别来自12个班。他们有些带着对文科的期望来到新班级,有些则是无法选择而来到新班级。刚一开始,我指定三个同学临时负责班级工作,同学们都戏称他们为“三人团”(红军长征时的最高指挥组织),我一边在指导他们工作,另一边又在加紧观察其他同学的表现。
第二周,我们开始制订班级管理制度。首先由我提出一份草案(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班主任掌握主动权的机会),在班会课上进行逐条解释,这个解释的过程也是我向学生表明我的教育管理理念的过程,也是我进行德育教育和强化纪律的过程。后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修改,最后表决通过。其中班级管理制度中有这么一条:

第十六条:本办法修改权属于班级大会,由班委会负责解释和执行,由班主任负责督查。班主任、班委会或5名以上同学联名提议可进行修改。
同时,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规定了班干部的选举方式和培养方式及其职责。根据这一制度,第三周我们进行班干部选举。我们的班干部实行班长负责制。班长人选由5名以上同学联合提名或者由班主任提名,经班级大会选举产生。再由产生的班长提名其他班干部成员名单(不包括团支部书记),该名单由班主任审议后交由全班同学进行表决通过。每半学期,班长向全班进行一次述职,由全班同学对班干部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如果未过半数者,班长自动辞职。每一学期班长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可连选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其他班委成员没有限制。这是高二年级结束时班长向我表示了辞职意愿之后,我利用班主任提议修改权,为了让那位同学体面的离开班长职位,同时不引发其他班委辞职事件而做的专门修订)。
班干部选举产生之后,我实行的值周班长制。
每周值周人员由1名值周班长、2名值周干部、3名值周学生共同组成。值周班长由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轮流担任。值周干部由其他班委担任,值周学生则由相应的值日生担任。他们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在周末写出值周总结,同时评选出“本周最佳表现奖”,写出颁奖词,在下周一的班会课,由本周值周班长主持,上周值周班长宣布颁奖词,值周学生进行颁奖。获奖者通常也都会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面对学生刚开始对新班级不认同和缺乏归属感,在每周班级工作点评环节(班主任),我首先指出了同学们这情感的合理性,也对同学们恋旧心理进行必要的解释。然后提出了新班级的大致目标(后来,我们的目标被写入班级管理制度),并建议班干部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熟悉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班级管理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 - 班级管理
上一篇:班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