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文言文赏析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提到的两句古文及译文» 正文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提到的两句古文及译文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8895
概要: 本文主要是为高中学生提供的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提到的两句古文资料,对充实高中学生文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提到的两句古文一、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句话,出自苏东坡《晁错论》的开篇第一句:“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晁错是西汉文景帝时代的重臣,几乎做到国家的一把手,却被皇帝腰斩于市,甚至是穿着朝衣被杀。原因是什么呢?直接的原因是晁错主张并推行了削藩政策,结果导致七王之乱;皇帝为平息战事,杀晁错以平叛。结果晁错被杀了,叛军依然不退兵,最后还是*武力解决,西汉才保得江山安稳。这一段应该在《大汉天子》里也有情节。历史先不说,从晁错之死,多少还是有很多可学习的。1、苏东坡的这句“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意思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你要跳出来进行一些改变。如果是天下已经大乱,而你要来改革,当然是师出有名;然而天下本无事(表面上看是这样),你却说是危机四伏,要替天下分忧,天下人又不知情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提到的两句古文及译文,标签: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kmf8.com

本文主要是为高中学生提供的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提到的两句古文资料,对充实高中学生文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提到的两句古文

一、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这句话,出自苏东坡《晁错论》的开篇第一句:“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晁错是西汉文景帝时代的重臣,几乎做到国家的一把手,却被皇帝腰斩于市,甚至是穿着朝衣被杀。

原因是什么呢?

直接的原因是晁错主张并推行了削藩政策,结果导致七王之乱;皇帝为平息战事,杀晁错以平叛。结果晁错被杀了,叛军依然不退兵,最后还是*武力解决,西汉才保得江山安稳。

这一段应该在《大汉天子》里也有情节。

历史先不说,从晁错之死,多少还是有很多可学习的。

1、苏东坡的这句“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意思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你要跳出来进行一些改变。

如果是天下已经大乱,而你要来改革,当然是师出有名;然而天下本无事(表面上看是这样),你却说是危机四伏,要替天下分忧,天下人又不知情,理解你就需要一个过程。

这样的话,除了少数人之外,也许全天下都会反对你。而在你的行动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后,也许支持你的少数人都会改变方向。这就好比是本来皇帝坚实的支持晁错,兵乱之后,皇帝却不犹豫的突然发难,直接拿晁错的命换取和平。

——也许,走得比别人快,看得比别人远,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2、晁错出发点是好的,但行动未免太急噪了。

晁错是当世的才子,本身也非常有政治眼光。削藩是不错的,但错就错在晁错动手地太快,动手地太猛。

后世的人在这里都表明,晁错如果能“徐徐图之”,也许就不会是这样一个下场。

——有时候,快节奏、猛发力,反而会带来负面的效果;长远计划、稳重行事,才是成就大业的最佳手段吧。

3、晁错做人有问题,文人不支持他,忠臣不支持他,*臣也不支持他。

——这点就不多说了,做人那,真的是个技术活。

二、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这句话出自《管子?版法第七 》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宥过以惩之,杀僇犯禁以振之。植固不动,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法天合德,象法无亲,参于日月,佐于四时。悦在施,有众在废私,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修长在乎任贤,高安在乎同利。

【译文】

法律公正,制度明确;杀有罪,不宽赦;执行杀戮一定说到做到,民众就会畏惧。权威明示于众,法令就不必一再重申。对怠情的人,要通过训斥予以羞辱;对有过的人,要通过处罚予以惩戒;对犯罪的人,要通过杀戮予以震慑。君主执法之心坚定而不动摇,乖异邪僻的人们就自然恐惧。乖异邪僻的行为都有了改革和变化,法令颁布下去,民众就跟着行动了。君主应该效法天,对万物全体施德;模仿地,对万物没有私亲。要做到与日月同级,与四时并列。使众人喜悦决定于爱施俱行,得民众拥护决定于破除私心。要招袜远方的人们,决定于修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决定于消除人怨。准备长远大计,在于任用贤人;巩固尊高地位,在于与民同利。

相关推荐:


Tag:文言文赏析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文言文赏析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职官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