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必干(中国驻伊拉克外交官)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他骄傲的祖国。
牛玉儒(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祖训。为官一任,他给人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长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桂希思(武汉大学医学院教授)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们有更博大的爱 。
三、启示:挖掘人文因素,引入时代活水
(一)用古代的人物形象观照当代人物,深化对古代人物形象以及当代人物的理解或批判。例如,烛之武善做思想工作,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记前嫌,毅然临危受命,深入敌营,以自己的辩才说退敌人;蔺相如智勇双全,不怕牺牲,于朝廷上战胜强国的君王,并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加强将相团结以辅助国君。这些人物形象都可以在当代人物中找到影子。如革命战争年代深入敌营的地下工作者,当今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改革者、弄潮儿、反腐英雄等;相反,吴王好色,项羽自大,项伯看重人情,等等,在当代也有不少类似人物。
(二)用古代的历史事件观照当代历史和当前实际,深入理解这些事件的特殊意义及哲学意义,并联系当前实际,指出经验教训。如勾践灭吴之事。勾践何以灭吴,吴何以被越所灭其根本原因又何在?前者是勾践作为国家领导人具有败而不馁的坚强意志,卧薪尝胆的报仇雄心和团结人民、富国强兵的政策与策略,以及面对人才勇于认错的言行,等等。
(三)用古人的思想意识观照当代人的思想意识,吸取优秀的思想文化,引导、改造和充实当代人(包括学生)的思想观念。例如,触龙教子有方,当代不少家长则远不如他。他对孩子的爱是为其作长远打算,是要想到自己不在世了,孩子怎么能独立于社会,于是让孩子入伍,去锻炼成长;太后则相反,因为爱孩子,不愿让其入齐为质,以维护其面子。二人的做法正是当代不同家长对孩子的爱所持的态度。
(四)用古人为人处世的做法观照当代人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深化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如晋侯对秦的“仁”与“和”、触龙的委婉、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回避或消除私人关系的冲突等,都很好地处理了人际关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五)作文必须做到:1、紧扣题旨,理解到位,能正确地体现话题“以小见大”的题旨。2、时时表露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将话题内化为自己的感悟。3、语言流畅,洗练优美,句式灵活,富有文采,充满个性。
四、实战系列
(一)准备系列
1、已写作文系列(自己写过的作文中的可用材料)。
2、教材系列(中学语文教材或者其他教材中涉及的有关人或事)。
3、历史人物系列(你所熟悉的著名历史人物)。
4、文言系列(历次训练或测试题中的文言故事)。
5、文学作品系列(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悟空、林黛玉、孔乙己、阿Q等)。
6、作家系列(文化名人,如曹雪芹、苏轼、屈原、杜甫、李白等)。
7、时事系列(如“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奥运会、矿难等)。
8、现实系列(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及亲友的故事)。
9、自我系列(自己的亲身经历)。
10、自然系列(生物、生态方面的事例)。
11、梦幻系列(自己的梦及梦想)。
12、影视作品或流行歌曲系列。
(二)典型作文类型及写作提示
1.新题型话题
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人们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上述材料讲的是名医扁鹊对治病的见解,这种见解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无裨益。根据你对这则故事的理解,请就“事前、事中、事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题写作时要特别关注“事前、事中、事后”三者的关系,三者包括了事物、事态或现象发展的全过程,写作中虽可有所侧重,但不能抓住其中一点大做文章而不及其余。如果把话题的“事”,与原材料中的“病”进行类似联想,那么可以将“事”看成是一种弊端,或一个问题。例如对人们所关注的腐败现象,可以采取事前防范(制度制约)、将腐败扼制于萌芽之中或重拳治腐,谈三者齐抓共管,确保吏治清明。特别要强调防范重于惩治。如果把“事”看成一门管理的学问,那么可以得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还可以把“事”写成一个事故,比如火灾之类,通过编拟故事的形式,写出灾前、灾中、灾后人们的评价或得出的教训。本题中的“事”也可以写成“好事”:事前认真论证决策,事中不断修正,事后认真总结,各得其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Tag: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高三作文)
- › 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高三作文)
- ›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高三作文)
- › 诺贝尔奖和国籍无关(高三作文)
- › 高三作文复习的新思考
- › 高三作文临考指导
- › 江苏高考状元汪天一高三作文:一缕阳光
-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高三作文语言备考方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