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参与维新变化,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有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谭嗣同万分忧愤,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他写下血泪的诗行:
有感(1896年)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请思考:
1、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王韬、薛福成等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他们觉得中国适合何种政体?为什么?
2、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这是政治上的“倒退”吗?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
3、小组讨论:
当时维新派上书光绪皇帝,光绪曾下定决心改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其中较大的阻力是慈禧太后。如果慈禧太后在公车上书前就死了,或康有为等她死了之后才主张维新,改革有可能成功吗?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
“戊戌变法”失败后仅仅两年,即1901年初,为挽救王朝危亡,化解内外危机,两年前血腥镇压“百日维新”的慈禧太后,不得不推行“新政”。在清政府推行“新政”同时,朝野掀起了一场“立宪运动”。
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有三大好处,坚定清政府立宪信心;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权至上。
1911年,清政府成立以奕劻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彻底败露。
请思考:
1、清政府是怎样理解宪政的?(时间5分钟,要求同学们马上写在作业本上,50字内概括。)
2、《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怎样评价它?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民国初年的宪政之路及其结局”
1911年10月10日,随着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延续了260余年的清王朝走向灭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
请思考:
1、《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何异同?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孙中山襟怀豁达,是容易相处的,天真的黄克强也好对付,顶难驾驭的,只有一个宋教仁……以暴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
- › 八年级历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同步训练题(附答案)
- ›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案
- › 初二历史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
- › 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
- › 2016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明清考点归纳
- › 2016中考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