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数学辅导资料初三数学试卷2017年部分地区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型问题试题(附答案)» 正文

2017年部分地区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型问题试题(附答案)

[05-18 21:30:48]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数学试卷   阅读:8132
概要: ③ 当 时,直线扫过矩形的面积为直角梯形的面积,此时与DC交点为④ 当 时,直线扫地矩形的面积为五边形,此时直线与DC的交点为 则⑤ 当 时,直线扫过矩形的面积即为矩形的面积,故综上,【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和分类计论思想。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各种情况要仔细分析,计算量大。各种情况根据图形的特点,用面积公式求解。23.(2012广东汕头,23,12分)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1)求证:△ABG≌△C′DG;(2)求tan∠ABG的值;(3)求EF的长.分析: (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C=∠BAG=90°,C′D=AB=CD,∠AGB=∠DGC′,故可得出结论;(2)由(1)可知GD=GB,故AG+ GB=
2017年部分地区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型问题试题(附答案),标签:初三数学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③ 当 时,直线扫过矩形的面积为

直角梯形的面积,此时与DC交点为

④ 当 时,直线扫地矩形的面积为五边形,

此时直线与DC的交点为 则

⑤ 当 时,直线扫过矩形的面积即为矩形的面积,故

综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和分类计论思想。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各种情况要仔细分析,计算量大。各种情况根据图形的特点,用面积公式求解。

23.(2012广东汕头,23,12分)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

(1)求证:△ABG≌△C′DG;

(2)求tan∠ABG的值;

(3)求EF的长.

分析: (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C=∠BAG=90°,C′D=AB=CD,∠AGB=∠DGC′,故可得出结论;

(2)由(1)可知GD=GB,故AG+ GB=AD,设AG=x,则GB=8﹣x,在Rt△ABG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G的长,进而得出tan∠ABG的值;

(3)由△AEF是△DEF翻折而成可知EF垂直平分AD,故HD= AD=4,再根据tan∠ABG即可得 出EH的长,同理可得HF是△ABD的中位线,故可得出HF的长,由EF=EH+HF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1)证明:∵△BDC′由△BDC翻折而成,

∴∠C=∠BAG=90°,C′D=AB=CD,∠AGB=∠DGC′,

∴∠ABG=∠ADE,

在:△ABG≌△C′DG中,

∵ ,

∴△ABG≌△C′DG;

(2)解:∵由(1)可知△ABG≌△C′DG,

∴GD=GB,

∴AG+GB=AD,设AG=x,则GB=8﹣x,

在Rt△ABG中,

∵AB2+AG2=BG2,即62+x2=(8﹣x)2,解得x= ,

∴tan∠ABG= = = ;

(3)解:∵△AEF是△DEF翻折而成,

∴EF垂直平分AD,

∴HD= AD=4,

∴tan∠ABG=tan∠ADE= ,

∴EH=HD× =4× = ,

∵EF垂直平分AD,AB⊥AD,

∴HF是△ABD的中位线,

∴HF= AB= ×6=3,

∴EF=EH+HF= +3=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 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2012山西,25,12分)问题情境:将一副直角三角板(Rt△ABC和Rt△DEF)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ACB=90°,CA=CB,∠FDE=90°,O是AB的中点,点D与点O重合,DF⊥AC于点M,DE⊥BC于点N,试判断线段OM与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探究展示:小宇同学展示出如下正确的解法:

解:OM=ON,证明如下:

连接CO,则CO是AB边上中线,

∵CA=CB,∴CO是∠ACB的角平分线.(依据1)

∵OM⊥AC,ON⊥BC,∴OM=ON.(依据2)

反思交流:

(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指:

依据1:

依据2:

(2)你有与小宇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拓展延伸:

(3)将图1中的Rt△DEF沿着射线BA的方向平移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使点D落在BA的延长线上,FD的延长线与CA的延长线垂直相交于点M,BC的延长线与DE垂直相交于点N,连接OM、ON,试判断线段OM、ON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解析】(1)解: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或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证明:∵CA=CB,

∴∠A=∠B,

∵O是AB的中点,

∴OA=OB.

∵DF⊥AC,DE⊥BC,

∴∠AMO=∠BNO=90°,

∵在△OMA和△ONB中

∴△OMA≌△ONB(AAS),

∴OM=ON.

(3)解:OM=ON,OM⊥ON.理由如下:

连接CO,则CO是AB边上的中线.

∵∠ACB=90°,

∴OC= AB=OB,

又∵CA=CB,

∴∠CAB=∠B=45,∠1=∠2=45°,∠AOC=∠BOC=90°,

∴∠2=∠B,

∵BN⊥DE,

∴∠BND=90°,

又∵∠B=45°,

∴∠3=45°,

∴∠3=∠B,

∴DN=NB.

∵∠ACB=90°,∴∠NCM=90°.又∵BN⊥DE,∴∠DNC=90°

∴四边形DMCN是矩形,

∴DN=MC,

∴MC=NB,

∴△MOC≌△NOB(SAS),

∴OM=ON,∠MOC=∠NOB,

∴∠MOC﹣∠CON=∠NOB﹣∠CON,

即∠MON=∠BOC=90°,

∴OM⊥ON.

【答案】(1)解: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或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证明过程省略.

(3)解:OM=ON,OM⊥ON.理由见解析.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初数中常见的几何知识点.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故是选拔考生较好的能力题.难度较大.

23.(本题满分10分)

(2012山东东营,23,10分)(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求证:CE=CF;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G是AD上一点,如果∠GCE=45°,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GE=BE+GD.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AB=BC,E是AB上一点,且∠DCE=45°,BE=4,DE=10, 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解析】(1)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出△BCE≌△DCF(SAS),即CE=CF.(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借助(1)的全等得出∠BCE=∠DCF,∴∠GCF=∠BCE+∠DCG=90°-∠GCE=45°,即∠GCF=∠GCE,又因为CE=CF,CG=CG,∴△ECG≌△FCG,∴EG=GF,∴GE=DF+GD=BE+GD.(3)过C作CG⊥AD,交AD延长线于G,先证四边形ABCG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再设AB=x,利用(1)、(2)的结论,在Rt△AE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初三数学试卷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数学辅导资料 - 初三数学试卷
上一篇: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实数试题归总(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