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当P1Q⊥AB时P1Q最短。
过点A作AQ1⊥DC于点Q1。 ∵∠A=120°,∴∠DA Q1=30°。
又∵AD=AB=2,∴P1Q=AQ1=AD•cos300= 。
综上所述,PK+QK的最小值为 。故选B。
9. (2012浙江温州4分)如图,在△ABC中,∠C=90°,M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B.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结MP,MQ,P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如图所示,连接CM,∵M是AB的中点,
∴S△ACM=S△BCM= S△ABC,
开始时,S△MPQ=S△ACM= S△ABC;
由于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从而点P到达AC的中点时,点Q也到达BC的中点,此时,S△MPQ= S△ABC;
结束时,S△MPQ=S△BCM= S△ABC。
△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故选C。
10. (2012浙江义乌3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1=﹣2x2+2,直线y2=2x+2,当x任取一值时,x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1、y2.若y1≠y2,取y1、y2中的较小值记为M;若y1=y2,记M=y1=y2.例如:当x=1时,y1=0,y2=4,y1
①当x>0时,y1>y2; ②当x<0时,x值越大,M值越小;
③使得M大于2的x值不存在; ④使得M=1的x值是 或 .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分析】①∵当x>0时,利用函数图象可以得出y2>y1。∴此判断错误。
②∵抛物线y1=﹣2x2+2,直线y2=2x+2,当x任取一值时,x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1、y2,
若y1≠y2,取y1、y2中的较小值记为M。
∴当x<0时,根据函数图象可以得出x值越大,M值越大。∴此判断错误。
③∵抛物线y1=﹣2x2+2,直线y2=2x+2,与y轴交点坐标为:(0,2),
当x=0时,M=2,抛物线y1=﹣2x2+2,最大值为2,故M大于2的x值不存在;∴此判断正确。
④ ∵使得M=1时,
若y1=﹣2x2+2=1,解得:x1= ,x2=﹣ ;
若y2=2x+2=1,解得:x=﹣ 。
由图象可得出:当x= >0,此时对应y1=M。
∵抛物线y1=﹣2x2+2与x轴交点坐标为:(1,0),(﹣1,0),
∴当﹣1
∴M=1时,x= 或x=﹣ 。∴此判断正确。
因此正确的有:③④。故选D。
二、填空题
1. (2012浙江杭州4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若在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移动点A,使得这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点A的横坐标仍是整数,则移动后点A的坐标为 ▲ .
【答案】(﹣1,1),(﹣2,﹣2)。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把A进行移动可得到点的坐标:
如图所示:A′(﹣1,1),A″(﹣2,﹣2)。
2. (2012浙江湖州4分)如图,将正△ABC分割成m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和一个黑色菱形,这个黑色菱形可分割成n个边长为1的小三角形,若 ,则△ABC的边长是 ▲
【答案】1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设正△ABC的边长为x,则由勾股定理,得高为 , 。
∵所分成的都是正三角形,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可得黑色菱形的较长的对角线为 ,较短的对角线为 。
∴黑色菱形的面积= 。
∴ ,整理得,11x2-144x+144=0。
解得 (不符合题意,舍去),x2=12。
所以,△ABC的边长是12。
3. (2012浙江、舟山嘉兴5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BA=B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BG丄CD,分别交GD、CA于点E、F,与过点A且垂直于的直线相交于点G,连接D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 ;②点F是GE的中点;③AF= AB;④S△ABC=5S△BDF,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 ▲ .
【答案】①③。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在Rt△ABC中,∠ABC=90°,∴AB⊥BC。
又∵AG⊥AB,∴AG∥BC。∴△AFG∽△CFB。∴ 。
∵BA=BC,∴ 。故①正确。
∵∠ABC=90°,BG⊥CD,∴∠DBE+∠BDE=∠BDE+∠BCD=90°。∴∠DBE=∠BCD。
∵AB=CB,点D是AB的中点,∴BD= AB= CB。∴ 。
又∵BG丄CD,∴∠DBE=∠BCD。∴在Rt△ABG中, 。
∵ ,∴FG= FB。故②错误。
∵△AFG∽△CFB,∴AF:CF=AG:BC=1:2。∴AF= AC。
∵AC= AB,∴AF= AB。故③正确。
设BD= a,则AB=BC=2 a,△BDF中BD边上的高= 。
∴S△ABC= , S△BDF
∴S△ABC=6S△BDF,故④错误。
因此,正确的结论为①③。
4. (2012浙江丽水、金华4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90°,∠B=120°,AD= ,AB=6.在底边AB上取点E,在射线DC上取点F,使得∠DEF=120°.
(1)当点E是AB的中点时,线段DF的长度是 ▲ ;
(2)若射线EF经过点C,则AE的长是 ▲ .
【答案】6;2或5。
【考点】直角梯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如图1,过E点作EG⊥DF,∴EG=AD= 。
∵E是AB的中点,AB=6,∴DG=AE=3。
∴∠DEG=60°(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得)。
∵∠DEF=120°,∴∠FEG=60°。
∴tan60°= ,解得,GF=3。
∵EG⊥DF,∠DEG=∠FEG,∴EG是DF的中垂线。∴DF=2 GF=6。1世纪教育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