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数学辅导资料初三数学试卷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 正文

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

[05-18 21:30:48]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数学试卷   阅读:8547
概要: 当﹣2x+2=x2﹣x﹣2时,即x2+x﹣4=0,解得 。∴点M的坐标为( )或(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勾股定理,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分析】(1)根据与x轴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故设出交点式解析式,然后把点C的坐标代入计算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2)设OP=x,然后表示出PC、PA的长度,在Rt△PO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然后解方程即可。(3)①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MCH=∠CAO,然后分(i)点H在点C下方时,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CM∥x轴,从而得到点M的纵坐标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是-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计算即可;(ii)点H在点C上方时,根据(2)的结论,点M为直线PC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求出直线PC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联立求解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②在x轴上取一点D,过点D作DE⊥AC于点E,可以证明△AED和△AOC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得到AD的长度,然后分点D在点A
2017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标签:初三数学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当﹣2x+2=x2﹣x﹣2时,即x2+x﹣4=0,解得 。

∴点M的坐标为( )或(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勾股定理,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1)根据与x轴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故设出交点式解析式,然后把点C的坐标代入计算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

(2)设OP=x,然后表示出PC、PA的长度,在Rt△PO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然后解方程即可。

(3)①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MCH=∠CAO,然后分(i)点H在点C下方时,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CM∥x轴,从而得到点M的纵坐标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是-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计算即可;(ii)点H在点C上方时,根据(2)的结论,点M为直线PC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求出直线PC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联立求解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

②在x轴上取一点D,过点D作DE⊥AC于点E,可以证明△AED和△AOC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得到AD的长度,然后分点D在点A的左边与右边两种情况求出OD的长度,从而得到点D的坐标,再作直线DM∥AC,然后求出直线DM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求解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

11. (2012浙江衢州10分)课本中,把长与宽之比为 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请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将一张标准纸ABCD(AB

(2)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AB

第一步: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B点落在AD边上点F处,折痕为AE(如图2甲);

第二步: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C点落在AD边上点N处,折痕为DG(如图2乙),此时E点恰好落在AE边上的点M处;

第三步:沿直线DM折叠(如图2丙),此时点G恰好与N点重合.

请你探究:矩形纸片ABCD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

(3)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按如图3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ABCD,AB=1,BC= ,问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直接写出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

【答案】解:(1)证明: ∵矩形ABCD是标准纸,∴ 。

由对开的含义知:AF= BC,∴ 。

∴矩形纸片ABEF也是标准纸。

(2)是标准纸,理由如下:

设AB=CD=a,由图形折叠可知:DN=CD=DG=a,DG⊥EM。

∵由图形折叠可知:△ABE≌△AFE,∴∠DAE= ∠BAD=45°。

∴△A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ADG中,AD= ,

∴ ,∴矩形纸片ABCD是一张标准纸。

(3)对开次数:

第一次,周长为: ,

第二次,周长为: ,

第三次,周长为: ,

第四次,周长为: ,

第五次,周长为: ,

第六次,周长为: ,

∴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 ,

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为: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图形的剪拼,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1)根据 ,得出矩形纸片ABEF也是标准纸。

(2)利用已知得出△A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 ,即可得出答案。

(3)分别求出每一次对折后的周长,从而得出变化规律求出即可:观察变化规律,得

第n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 。

12. (2012浙江衢州12分)如图,把两个全等的Rt△AOB和Rt△COD分别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直角边OB、OD在x轴上.已知点A(1,2),过A、C两点的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E、F.抛物线y=ax2+bx+c经过O、A、C三点.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点P为线段OC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ABPM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AOB沿AC方向平移(点A始终在线段AC上,且不与点C重合),△AOB在平移过程中与△COD重叠部分面积记为S.试探究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O,∴c=0。

又∵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C,

∴ ,解得 。

∴抛物线解析式为 。

(2)设点P的横坐标为t,∵PN∥CD,∴△OPN∽△OCD,可得PN= 。∴P(t, )。

∵点M在抛物线上,∴M(t, )。

如图1,过M点作MG⊥AB于G,过P点作PH⊥AB于H,

AG=yA﹣yM=2﹣ ,

BH=PN= 。

当AG=BH时,四边形ABPM为等腰梯形,

∴ ,化简得3t2﹣8t+4=0。

解得t1=2(不合题意,舍去),t2= ,

∴点P的坐标为( )。

∴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BPM为等腰梯形。

(3)如图2,△AOB沿AC方向平移至△A′O′B′,A′B′交x轴于T,交OC于Q,A′O′交x轴于K,交OC于R。

由A、C的坐标可求得过A、C的直线为yAC=﹣x+3

设点A′的横坐标为a,则点A′(a,﹣a+3),

易知△OQT∽△OCD,可得QT= 。

∴点Q的坐标为(a, )。

设AB与OC相交于点J,

∵△A′RQ∽△AOJ,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

∴ 。

∴KT= A′T= (3﹣a),A′Q=yA′﹣yQ=(﹣a+3)﹣ =3﹣ a。

∴S四边形RKTQ=S△A′KT﹣S△A′RQ= KT•A′T﹣ A′Q•HT

∵ <0,

∴在线段AC上存在点A′( ),能使重叠部分面积S取到最大值,最大值为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梯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平移的性质以及几何图形面积的求法。

【分析】(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O、A、C,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确定相关点的坐标以及线段长度的数量关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求出t的值,从而可解。结论: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BPM为等腰梯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初三数学试卷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数学辅导资料 - 初三数学试卷
上一篇: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训练试题